????? 一份由國際葡萄酒及烈酒調查機構(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Research,以下簡稱IWSR)的調查顯示,去年全球的酒精飲料銷量下降了1.3%,遠遠高于過去五年平均0.3%的降幅。
在IWSR的統計中,啤酒和蘋果酒的銷量分別下降了1.8%和1.5%,是造成酒類整體銷量下滑的重要因素。靜止葡萄酒的銷量下降0.5%,但烈酒和起泡酒的銷量卻分別增加了0.3%及1.8%。
英國品酒類雜志IWSR的編輯亞歷山大?史密斯(Alexander Smith)表示,考慮到全球經濟的改善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率與飲酒之間的密切聯系,這一降幅更令人吃驚。他認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持續的經濟頹勢以及一些酒類管理方面的規定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如南非與美國對蘋果酒的需求量減少了15.2%,導致了全球蘋果酒銷量的下滑。而在啤酒這個下降幅度最大的品類中,中國則施展了影響力。
作為全球最大啤酒消費國,中國去年啤酒銷量下降了4.2%,再加上巴西和俄羅斯,他們的銷量分別下降5.3%和7.8%,這三個國家啤酒銷量的減少被IWSR認為是影響全球啤酒銷量的重要因素。
中國啤酒為什么賣不動了?
綜合媒體報道,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和產品結構單一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中國啤酒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增長,形成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大啤酒集團占據我國啤酒市場75%份額的格局,中國的啤酒市場達到成熟市場水平。
據報道,目前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6公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啤酒銷售在2013年達到巔峰后,開始連續三年負增長,中國啤酒業發展進入平臺期。
中國啤酒一直處于粗放型的競爭模式,低價高量被國內啤酒商作為最主要的營銷手段,這曾經幫助啤酒商們開拓了不少市場,但當市場趨于飽和時,產品單一,僵化開始阻礙啤酒業的繼續發展。
你應該有這樣的經歷,在超市貨架上,面對一排排包裝及規格幾乎一致的國產工業啤酒,除了品牌不同,你大概很難說出這些啤酒喝起來有什么區別。
去年啤酒累計進口量為64.54萬千升,同比增長20.06%。
考慮到中國啤酒消費對全球酒精產品的重要意義,以及本土產品同質化帶來的機遇,外國品牌開始趁機發力,有著悠久啤酒歷史的外國品牌以精致的包裝、多樣的口味,細分的品類抓住了正在經歷消費升級,熱衷嘗鮮的中國人。“入口焦苦回味甘甜”“包裝高檔”“比國產好喝”,消費者在淘寶評價著這些來自德國、比利時、荷蘭的啤酒。
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最新數字是,去年啤酒累計進口量為64.54萬千升,同比增長20.06%。英國啤酒與酒館協會則表示,2016年,英國啤酒在中國的進口量增長了500%。
百威英博旗下的科羅娜、時代(Stella Artois)、樂飛(Leffe)和福佳(Hoegaarden),嘉士伯旗下的樂堡(Tuborg)和凱旋1664等中高端價位產品開始出現在貨架,期待給啤酒業帶來轉機。
“過去一年,百威英博在中國額外增長的銷售額里面,超高端進口酒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對比上年同期,約有40%以上的額外增長來自于進口酒。” 百威英博中國區超高端品牌副總裁徐嘉宏在今年一月如此說道。
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何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進口啤酒之所以表現搶眼,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基數小所以增速快,進口啤酒的整體占比依舊不高,僅占百分之一左右。因此,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增長并不能在宏觀上拉動中國啤酒的消費。
再加上預調酒和親民低端白酒對啤酒消費產生的跨界影響,及消費者對酒類產品健康和理性消費意識的提升,啤酒的銷量在多重影響下逐步下滑。
不過,ISWR也預測,五年后,啤酒在許多亞洲國家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消費量將會有大幅的增長。
他們同時認為,五年后全球酒業下滑的趨勢將回轉,威士忌將會成為消費量最多的酒類,混合雞尾酒,起泡酒也會獲得更高的消費量。
盡管預測認為五年以后情形會好轉,目前來看,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全球酒精飲料的消費量的確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山楂茶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山楂茶行業
美容旅游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