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核保會對吸煙與否與家族病史更為重視來實施差別費率。歐美、香港與臺灣地區的保險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經實施對吸煙與不吸煙者的差別費率。
2017年是保監會讓”保險姓保”的嚴格監管年,其中5月11日發布的保監會134號文,要求保險公司要在10月1日前對現有產品不符合134號文規定的進行整改,對于核保也做了與國際接軌的指示。下面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主要內容如下
1、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發展有利于保障和改進民生的人身保險產品。
2、支持并鼓勵保險公司在定期與終身壽險產品費率厘定時,區分被保險人健康狀況、吸煙狀況等情況進行差異化定價,提高產品的科學定價水平。
3、萬能險與投資連結保險不能以附加險形式存在;應提供不定期追加保費與保額調整的萬能險原有功能。
4、兩全險與年金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要在保單生效5年后,且年均返還金額不能超過已交保費的20%。
5、護理保險產品在保險期間屆滿前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應當以被保險人因保險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為給付條件。
6、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產品在保險期間屆滿前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應當以被保險人因合同約定的疾病或者意外傷害導致工作能力喪失為給付條件。
7、保險產品定名與宣傳材料中,不得包括“理財”、“投資計劃”等表述。
8、保險公司對產品進行組合銷售時,應在產品銷售與產品宣傳材料中,明確告知消費者為“保險產品組合”或“保險產品計劃”。
9、保險公司違反監管規定開發人身保險產品,或通過產品設計刻意規避監管規定的,中國保監會將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10月1日以后全面實施的保險監管新規,對保險公司、銀保渠道與消費者的影響,分述如下: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一、在保險產品結構的改變上
“保險姓保,回歸保障”已經成為壽險行業轉型的共識
保監會134號文發布后,部分壽險公司已經陸續停售與該通知規定不相符的產品,還有部分壽險公司正在抓住最后的時間窗口進行“促銷”,搶抓保費。
產品方面,即期年金險與5年內就開始領回的兩全險與年金險將從市場消失,一大波舊的保險產品停售,保險公司必須開發新產品來進行市場銜接。其中,比較受市場關注的是年金類保險產品,因為快速返還型年金產品曾是人身險市場上的明星,新型年金保險需要提升其保障功能來彌補無法‘快速返還’導致的吸引力下降。
在這種大環境下,保障程度和價值貢獻較高的重大疾病保險已經展現出成為各家公司招牌產品的潛質。針對特殊群體的長期護理保險與失能收入保險也會成為新產品的發展方向。
以往以銷售萬能險、投連險為主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在調整保險產品線轉向保障型險種的過渡期,新契約收入應會大幅下降。由于不合新規保單停售前夕在2017年引發的投保熱潮,將使2018年的保費降幅更加明顯。
二、在核保的保費差異化上
保險公司的核保會對吸煙與否與家族病史更為重視來實施差別費率。歐美、香港與臺灣地區的保險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經實施對吸煙與不吸煙者的差別費率。
以后中國大陸的保險行業也會跟上國際保險業的腳步,有更復雜的費率調整依據。隨著科技的進步,往后保險公司可能根據與社保醫療大數據結合,鼓勵客戶積極鍛煉并通過APP實時監測,對這類人群給予適當的費率優惠。
對銀保渠道的影響
134號文新規對于銀保渠道的影響應該會比保險公司的直銷渠道來的大。險企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多家險企銀保渠道保費出現明顯下滑。
比如,平安人壽銀保渠道新保保費同比下降37.4%,新華保險銀保首年保費同比下降81.9%。主要是銀行保險的客戶的屬性與直銷渠道不同,以往透過銀行買的保險產品,理財的成分多保障。據慧保天下引用的行業交流數據,2017年1~4月銀保市場期繳產品結構為:短期期繳產品占比52%,10年期以上期繳占比43%,保障型產品占比為5%。
目前銀保市場上主流的萬能險,就是以主險分紅型年金附加萬能賬戶的形式進行銷售的。這類具有現金流穩定、高結算利率的組合,因具有快速返還、收益高的特點,被用于養老規劃、子女教育儲蓄、復利理財,頗受市場歡迎。銀行的客戶經理也比較習慣出售比較好說明,可列舉未來收益情況的理財類保險產品。
以往健康和重疾等保險產品,產品設計比較復雜,通過銀保渠道很難獲得較好的銷售情況,必須要代理人去做。現在好賣的不能賣了,銀保渠道為維持保險業務的中間收入,未來不得不推動長期年金產品,輔以長期保障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經理也要接受更多對長期壽險與年金險合理保額規劃的培訓,了解醫療與重疾產品核保與理賠的規則,來應對主流產品轉向的形勢。
對消費者的影響
在134文發布到10月1日大限這段時間,不少消費者以趕末班車的心態投保了不少理財型的保單;有些吸煙者也在大限之前趕著以平均費率投保。差別費率可以使得注重養生者以更低的費率得到同樣的保障,同樣的保費拿來用在保障型壽險也比理財型保險可以獲得更多的保障。
新規以后年金保險產品必須限期和限額給付或部分領取,對于計劃在退休時以當時的積蓄躉交即期年金者而言,可改為退休前5年分年繳費,退休后開始領取終身年金來供養老。以前很少有保險公司推出護理保險與失能保險產品,現在文件中要求,明定給付條件鼓勵保險公司推出護理保險或失能損失保險,對于老病需要長期看護與失去工作能力的風險,也可以得到保障。
保監會的新規使得保險公司不得不轉移產品推廣重點到長期壽險、年金與健康險,不管是直銷渠道還是銀保渠道,也不得不教育消費者哪些是他們真正需求的保險產品,在人生不同階段為其做保險規劃。134號文引導保險回歸正軌,也算是保險產品消費者的一大福音。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9月20日,保監會發布上半年保險業信訪投訴數據,共受理信訪投訴16654件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02%,有效信訪投訴...
近日,保監會批復了人保壽險全資設立人保人家(大連)養老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請示,人保壽險出資3000萬元占人保人...
今年5月11日,中國保監會下發 《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保監人身險〔2017〕134號,簡稱“13...
在中國人壽披露的半年報中,其資產配置機構中債券仍是投資中的大頭,占到44.28%的比例,不容忽視的是,債權型金融產4...
有外媒報道稱碧桂園正在參與競逐法國安盛(AXA)旗下的香港財富管理業務,從而獲得參與香港保險業務的資格。而碧桂園9...
兩年前還在計劃發起籌建新壽險公司的民營大鱷均瑤集團,如今卻計劃改換跑道、急尋收購標的。從新設到收購的戰略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