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版商業醫療保險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根據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財報顯示,興業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030.4億元,同比減少13.16%;歸母凈利潤為471.49億元,同比增長7.2%。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營改增的影響,營收下滑可以理解。
銀行業已經被唱衰很多年,但是實際上究竟如何呢?
翻查最近幾年財報,銀行業的業績逐漸開始出現了分化,不再遵循過去業績齊刷刷的上漲之勢。而營收和凈利增速則基本進入個位數的微增狀態。
今年以來營收同比降幅在8家上市股份行中最大的興業銀行顯得格外顯眼。尤其是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同業業務監管,讓素有“同業之王”美稱的興業銀行面臨“變道換擋”的壓力。
根據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財報顯示,興業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030.4億元,同比減少13.16%;歸母凈利潤為471.49億元,同比增長7.2%。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營改增的影響,營收下滑可以理解。
而第三季度的數據對比,已經剔除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營改增的影響,因此更能說明問題。財報顯示,興業銀行第三季度營收為349.33億元,同比減少7.56%;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55.48億元,同比增長6.93%。
興業銀行前三季度營收下滑速度居8家股份行中首位:
而興業銀行第三季度的營收下滑速度和凈利潤增長速度均居8家股份行第二位:
在強監管、銀行業面臨縮表壓力的背景之下,興業銀行營收明顯下滑,卻能夠在8家股份制銀行中錄得僅次于招商銀行的凈利潤增速,也著實是厲害。
那么,興業銀行的這個業績是如何做到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妨拆解其報表,或許能尋得蛛絲馬跡。
利息收入下滑明顯 資產減值計提驟降
興業銀行的營業收入在今年前三季度出現近年來的首次下滑: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030.4億元,同比減少13.16%。
不過,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在今年營收下滑的背景下仍處于增長的狀態:2017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471.49億元,同比增長7.2%。
營收的減少,主要是利息凈收入的大幅減少:今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利息凈收入為674.83億元,同比減少20.18%。
翻查報表,興業銀行之所以能夠在營收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取得凈利潤的增長,部分歸因于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減少:從2016年前三季度的359.79億元減少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12.94億元,同比減少約40.82%,為近三年來最低。據三季報解釋,資產減值大幅減少的原因在于計提貸款減值損失同比減少。
在之前關于南京銀行的文章中,面包財經已經剖析過,資產減值損失其實是銀行會計利潤調節的一大利器。
有意思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在8家股份行中最快的華夏銀行,其凈利潤增速卻為唯一一家負增長的股份行。翻閱財報,可以發現,華夏銀行則是因為在今年繼續加大了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從2016年前三季度的98.02億元增長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26.63億元,同比增長了29%,位居股份行增幅之首。
同業負債占比下降 成本收入比創新高
講到興業銀行就不得不說同業業務。
自2014年開始,監管層加大對銀行業的監管,尤其是同業業務的管控,前期同業業務做的歡脫的銀行不得不主動減少同業業務,又或者是趕緊進行資產負債的騰挪,以應對監管要求。
素有“同業之王”之稱的興業銀行,其資產負債表則成為近年來市場關注的焦點。
同業業務的開展可以使得網點較少、擴大資金規模較難的銀行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資金,這也是許多中小銀行前幾年賬上同業業務飆漲的原因之一。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之下,同業業務占比較高的銀行都面臨不小的調整壓力。
而在興業銀行身上,可以看到,為了滿足監管層的指標要求,興業銀行的同業負債(不含同業存單)占比已經從2012年的37.16%下降到今年6月底的31.54%。若計入同業存單,截至2017年6月底,興業銀行的同業負債占比為40.74%,距離監管層要求的33%這一指標還有一些距離。
不過,有券商研報稱,若考慮結算性同業負債等的扣除,興業銀行的同業負債占比考核基本無壓力。
成本收入比則是反應銀行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經過前幾年的持續改良之后,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的成本收入比開始上升,反映出獲取收入的難度明顯增加。興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上升尤其顯著。下圖是面包財經根據財報數據繪制的興業銀行歷年三季度成本收入比變動情況:
興業銀行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成本收入比明顯攀升,創下近六年來新高26.1%,在25家上市銀行中的排名也從以往的前三名跌到了第七名。
這可能與同業業務收縮有關,畢竟要維持資產規模,減少同業業務的同時,就得要增加面對企業和個人的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經營成本。
非標資產占比高 后同業時代如何維持增長?
監管層對于銀行業務的監管除了同業負債占比總負債的比例要小于三分之一外,還有一個是對非標資產的監管。
在銀行財報中,以往非標資產主要體現在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項下,但從2014年127號文出臺開始,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在銀行總資產的占比開始逐年下滑,但是相應的應收款項類投資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卻開始急劇攀升。
興業銀行正是這一方面的典型:
興業銀行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占比總資產從2013年底的25.05%下降到2017年9月底的0.34%,而應收款項類投資占比總資產則從2013年的8.94%上升到2017年9月底的30.4%。
截止2017年9月底,興業銀行賬上的貸款為2.28萬億元,應收款項類投資有1.95萬億元。
85.61%,盡管該比值較2016年底的104.75%有所下降,但目前在8家股份制銀行中仍比排在第二的民生銀行高了近55個百分點。目前25家上市銀行中,興業銀行的應收款項類投資的占比總資產也是最高的,在8家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比排名第二的民生銀行高了近16個百分點。
應收款項類投資對于銀行來說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監管對此類資產的減值計提的規定相對較松。相對于銀行貸款有撥貸比等監管指標,在應收款項類投資上,銀行調節減值計提空間更大。
眾所周知,通過資產減值損失來平滑利潤是銀行會計最擅長的“技能”之一。
在監管收緊的大背景下,假如興業銀行在未來要逐漸減少非標資產的占比,增加貸款的占比,那么,資產減值計提還能成為利潤增長背后的蓄水池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老司機在高速路上變道,也別忘了打轉向燈。不僅是要自己安全,也讓投資者看清接下來的動作。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劉強東“小金卡”大戰余額寶,馬云最擔心的事情終于來了? 余額寶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產品,投資者在享受其收益的同!...
興業銀行混業經營意圖由來已久。 銀行業與保險業本身就有很高的契合點,許多保險公司業績此前都來源于銀行渠道,而興...
9月21日,興業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首次成功發行10億美元債券,并創下中資股份制銀行境外債券發行最大規模、最大認購2...
停牌一周的興業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決議通過非公開發行方案,擬向福建省財政廳、中國煙草總公司等6家發行對象非公1...
中國稅改新動向:十九大之后的財稅改革藍圖中國稅改新動向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記者,中國稅制改革既反映了十九...
反腐是每個政治系統都難以避免的事情。沙特這一次反腐卻很突然。昨日(11月5日),沙特風暴突如其來,包括沙特首富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