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不進則退。ITO鍍膜情報分析把握有力發展方向!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權的形式,一家或多家公司的全部資產與責任不需經過清算都轉移為另一公司所有,而接受全部資產與責任的另一公司仍然完全以自身名義繼續運...
如果說IQ是用來測量一個人的智商,EQ用來評價一個人的情商,那么AIQ就是評價一個人對人工智能的認知。
第四種情況,則是一些工作的實質會發生改變。比如說,當自動駕駛被普遍應用之后,校車司機會失業么?乍一看下來答案是肯定了,因為車輛可以自動駕駛了,不再需要司機。但事實上校車司機還有一項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在車上維護秩序,確保孩子們的安全。所以,當司機開車的這項主要任務被AI取代之后,會凸顯出另外一些重要的任務,比如說在校車上管理孩子。校車司機工作的實質發生了變化,但是并沒有被取代。
當然,未來將會有更多“人+機器”的工作場景。在《人+機器》這本書中,身為埃森哲咨詢師的作者就提出,人機協作在很多場景中會比人或者機器單獨完成工作要更有效?!度?機器》把產業轉型分成三個階段,100多年前從福特開始的標準化流程的轉型,1970年代開始的數字化轉型,也就是利用IT技術的自動化轉型,而現在這一階段AI推動了人機協作的適應性轉型階段。標準化轉型讓批量大規模廉價生產成為可能,自動化轉型通過流程優化和流程再造,讓機器能夠取代許多人的崗位,提升效率。適應性轉型又有所不同,人+機器可以有很強的適應性,又可以根據實時的數據做應對,可以推出小批量定制化的服務。
人機協作還會帶來一些有趣的變化。人和機器會相互學習,機器可以觀察人的一些動作,提升自己的能力;人也需要學習并適應與機器一起工作。人機協作也能增強人的能力,機器(AI)將成為人體的延伸,就好像智能手機變成了人大腦的延伸,又好像醫生使用手術機器人一樣得心應手。人機協作,其實是解放人,讓人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從事更多人擅長的工作和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工作。
AI的未來和適應AI的下一代
MIT教授泰格馬克在《生命3.0》的開篇就描述了一個超級智能“越獄”的燒腦劇情。泰格馬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被人類控制的超級智能:就好像世界上所有五歲以上的人都死了,只留下你(超級智能)一個,你被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所禁錮,雖然他們仍然希望你能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生命3.0》是一本想象力豐富而邏輯推理嚴謹的著作,為AI大發展之后的人與機器的關系做出了一種宏大框架的分析。泰格馬克對AI的前景充滿樂觀,屬于相信通用人工智能(AGI,也就是能夠超越人類智慧的機器智能)有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出現的樂觀派。
但現在還不是擔心機器何時或者是否會發展出AGI的時候,因為技術的變化還沒有人能夠做出準確的預期。相反,恰如DeepMind的創始人所說,我們不應該擔心AI奪走人類的工作或者替代人類,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如果沒有AI,人類會變成什么樣子?
有一個問題更迫切也更重要:AI的應用到底是會促進更多的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
一方面,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來看,科技的不斷發展一直在不斷推動人類的活動變得更加集中,從分散的部落、到帝國就是一個逐漸中心化的趨勢。AI作為最新的通用技術,也一定會進一步推動中心化的趨勢,AI讓集中處理龐大的數據變得更容易、更便宜、更高效,也更能不斷提升AI的智能,因為數據越多,機器學習的處理能力就越強大。但是另一方面,因為通訊的成本大大降低,普通人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AI的發展也讓每個人可以獲取的知識足夠多足夠豐富,每個人有更強的判斷力,每個人都可以被賦能。而當每個普通人能做出更好的決策的時候,他們的動力、靈活度和創新能力也最足。
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會組織,如果抽象分析下來,都是一種信息處理系統,AI帶來的改變到底會促進信息系統更中心化,還是更分布式,將是AI給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最大變數。
改變已經產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催生了大的高科技平臺企業,現在美國的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和微軟,加上中國的阿里與騰訊,雄踞全球十大市值最大企業的七席,每一個都富可敵國,每一個都擁有海量的數據,恰如本文開頭提到的《經濟學人》封面所呈現的,這些公司是鍍金時代的“新石油大亨”。
AI帶來的中心化與分布式的辯論,放在企業發展的語境去討論,就變成了對于七巨頭和他們身后第二梯隊的IT巨無霸們而言,AI的發展會加速它們的成長,從而讓它們更加穩固自己的寡頭地位,還是會讓挑戰巨頭的顛覆力量此起彼伏,讓創新得以不斷持續?
目前看來,天平正在朝向巨頭的一方。巨頭IT平臺企業已經構建了他們的版圖,并且在自己核心業務周圍構建了“殺戮地帶”,瓜分天下的野心昭彰。不過如果AI技術領域能有所突破,比如在“已知的未知”領域,利用小數據樣本就能培養出有效的AI,讓大平臺的大數據優勢不再那么明顯,未來的天平仍然可能轉向分布式。
巨頭的成長也形成了一套商業模式,值得注意。吳修銘(Tim Wu)在《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中就曾經描述,巨頭之所以能夠為大眾提供大量免費服務,是因為注意力經濟的商業模式,巨頭吸引到的用戶眼球可以換取可觀的廣告費用,谷歌和臉書兩家企業幾乎瓜分了美國在線廣告市場。AI的發展,讓注意力經濟快速迭代,相比眼球的商業價值,巨頭所掌握的用戶行為信息數據變得更重要也更值錢。
但是,這里也潛伏著未來人類的巨大風險。工業時代,人類勞動的異化,是擔心人類成為流水線上的螺絲釘,重復著簡單枯燥的勞動。數字經濟時代,人類的“物化”卻有兩點值得警惕,要么AI取代人類的工作,勞動者變得無關緊要;要么人類成為消費場域里的產品,就好像被馴化的奶牛一樣,不斷產出消費數據,供IT巨頭們分析。兩種結局,都無法充分挖掘人類的潛力,這是最大的危險。
在一個“人+機器”的未來,要想充分調動人的自發性和創造力,同時保持人的靈活度,最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是,教育該如何變?培訓該如何變?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人+機器”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命3.0》中給出了部分答案:今天的孩子需要培養三方面技能——與人溝通互動的技能和社交的能力;保持創造力,能夠找到有效解決方案的能力;以及應對環境中不確定性的技能。
最后,我想補充一句,未來終身學習將變得更加重要,雖然AI不只是會消滅舊工作,同時也會創造出新工作,但是未來新工作被改變、替代、重塑的速度和頻次也會更高,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做好在未來重新選擇工作的可能,重新塑造自己的技能,而這種重塑將不止一次。終身學習不僅需要保持好奇心、樂觀的態度,還有不斷接受和挑戰新知的毅力,這或許是未來人與機器最大的區別。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北京市交管局發布了國慶期間交通預報。據警方預測,在國慶節時間段內,今日至10月8日交通事故將處于高峰。根據往年的1...
高速走錯路怎么辦?在高速上走錯路別慌,畢竟那么多高速不可能都熟悉,一些司機在不熟悉的高速上行車,難免出現走錯路...
9月28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出席“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煉油廠現代化升級改造項目2...
國慶高速etc車輛進出高速通道要統一記者從福建省高速集團公司獲悉,國慶假期,高速公路繼續對7座及7座以下小型客車免1...
9月30日上午消息,據中國臺灣地區媒體報道,有消息指出,蘋果將在10月份中旬另外舉辦一場發布會,發布一些硬件產品,i...
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里,樓市卻呈現出入秋跡象。近段時間,多地出現房企打折促銷或降價銷售的情況,市場信心也似有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