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產出不成正比,慣性導航元件企業如何做出正確的投資規劃和戰略選擇?
慣性導航元件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慣性導航元件行業的市場規模、慣性導航元件市場供需求狀況、慣性導航元件市場競爭狀況和慣性導航元件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慣性導航元件行業的未來發展做...
“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都已經采用了支持北斗的芯片。”冉承其透露,北斗系統已進入3GPP國際移動通信組織。
“無論走到哪,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
“從今天起,無論你走到哪里,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他在會上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于當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同時他透露,到2020年,我國將繼續發射11顆北斗三號和1顆北斗二號衛星,完成系統全面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性能;2035年將建成以北斗為核心,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提供世界一流衛星導航服務,這一天不再遙遠。”冉承其說。
一年發射19星創世界紀錄
2018年是北斗系統建設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一年內完成10箭19星發射任務,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新紀錄。
北斗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謝軍介紹,圍繞著北斗系統的建設目標,任務初期就進行了全面、科學的策劃,把所進行的工作項目、用戶需求、任務要求進行了詳細分解,同時全面開展了風險控制等分析工作。
要實現衛星的密集發射,產品一定要組批生產。謝軍說,在元器件、原材料等基礎保障工作上,圍繞著北斗工程系統建設的衛星數量,提前做好了儲備。
“我國在衛星研制的流程上,有一套成熟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流程,多星的研制、發射和單星是有差異的,一定要開創性、創新性地制定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謝軍說,北斗工程通過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優化,整個研制周期相對于以往衛星縮短了30%。同時采用了發射場遠程測試等先進技術手段,大大減少了發射場的工作人員數量,縮短了測試時間。這樣既保證了發射場工作正常運行,也保證了工廠里多顆衛星并行研制,不出現人員上的沖突。
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北斗工程一年內完成密集發射,實現了中國航天工業轉型的標志性實踐。
多項技術突破將帶給用戶全新感受
冉承其表示,相比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三號擁有更高的精度、更強的原子鐘、更新的技術以及更優的信號。
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說,北斗三號研制過程中,攻克了100多項技術難關。他重點介紹了三項技術突破。
在時頻方面,北斗三號突破了新型氫原子鐘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林寶軍說,原子鐘是決定導航精度的核心技術。這項突破使北斗三號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量級,并使原子鐘可以不間斷工作。“這使北斗系統運行時,大家會感覺到更穩定、連續,性能更好。”他說。
為了從區域走向全球,北斗三號首創了測量型星間鏈路技術。該技術讓所有北斗衛星連成了一張網,星與星之間可以通訊、測距,使定位精度大幅提高。另外,各北斗衛星的星載原子鐘可以同步走,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時間同步精度。
此外,北斗三號采用了全新信號體制,在高精度信號生成、信號播發以及設備穩定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我相信,北斗三號系統在信號質量、精度以及穩定性方面,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感受。”林寶軍說。
應用廣泛的無名英雄將惠及世界
“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都已經采用了支持北斗的芯片。”冉承其透露,北斗系統已進入3GPP國際移動通信組織。
雖然北斗系統已在人們的生活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冉承其表示,絕大多數時候它都是個“無名英雄”,因為它提供的系統服務,是在大家不了解、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百度、高德這類地圖軟件是依據衛星導航提供的服務與電子地圖結合使用,所以大家更多感受到的是地圖提供的服務,其實背后離不開衛星導航的默默貢獻。”他說。
冉承其介紹,北斗已得到廣泛應用,正走出國門惠及世界。
目前,北斗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業單位達14000家、人員超過50萬人;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納米工藝時代;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5.4萬件居全球第一。
北斗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用于全國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的8萬輛公交車、3230座內河導航設施、2960座海上導航設施;港珠澳大橋采用北斗高精度形變監測系統以保障安全運行;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駕駛汽車有望于2019年上市。
此外,北斗高精度基礎產品已經輸出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民航組織批準北斗星基增強服務商標識號和標準時間標識號;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將北斗納入全球衛星搜救系統計劃。
如何應對2019年新形勢下中國導航行業的變化與挑戰?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需要納稅嗎?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2019關于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的政策。 關于單位...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18年國際十佳運動員如下:1、盧卡·莫德里奇(克羅地亞,33歲,男子足球運動員)2018年,莫...
近日,日本調查公司BCN給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其展現的是從2018年1月1日到12月16日,日本最暢銷的10款智能手機,其中一6...
持續了快一年的中美“貿易戰”最終還是如多數人所料,雙方握手言和了。似乎一切回歸原點,好似近一年的紛爭不曾發生過...
近日,IDC發布的個人電腦銷售季度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總計6740萬臺,比去年同比下降0.9%,聯想2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8〕1826號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