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資管行業經歷了洗禮與重塑,金融監管組織構架的大幅調整和《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給百萬億的資產管理行業帶來巨變。與此同時,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速,內資資管正式接軌國際競爭,資管行業面臨全新發
銀行理財:三端轉型落實監管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周月秋認為,銀行理財業務應該從客戶端、資產端和風控端三方面進行轉型,落實監管要求。客戶端,短期豐富保本負債工具滿足低風險偏好客戶需求,長期來看運用市場化手段不斷優化流動性管理能力;資產端,發行期限匹配專屬產品,穩妥開展傳統期限相對較長的非標業務(3-5年),通過資產證券化開展非標轉標,應對理財業務監管新規;此外,風控端要構建與凈值型產品和標準化投資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與資管業務轉型相匹配的風險管理體系,依托金融科技建立產品存續期風控管理體系。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劉敏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預期收益型產品持續壓降,凈值化將成為理財產品常態。其中,無風險及低風險資產收益逐步下行,風險資產信用利差走闊,不同風險主體的融資成本進一步分化。私人銀行理財產品“低風險、高收益”的認識誤區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全市場投資管理能力的比拼。理財市場將從“資產驅動”走向“資金驅動”,未來私人銀行的競爭焦點在于通過產品遴選為客戶創造價值。高凈值客戶希望獲取專業機構的投資建議,通過組合配置分散風險的需求將更加強烈,新的市場格局下,私人銀行應該從“銷售服務模式”轉向“顧問式服務”。
信托基子:通道受限下“花樣”發力
作為管理規模僅次于銀行理財的信托業務,在資管新規下,占比高達70%的通道業務將受限,面臨著資金端的沖擊。
光大信托認為,新形勢下,信托公司要大力發展具有信托制度優勢的業務領域,諸如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慈善信托等,這些業務都是在英美國家長期發展并形成成熟經驗,充分證明了信托制度優勢。外貿信托認為,作為財富管理的最高階層級,家族信托秉承信托業的本源,成為近年來各家信托公司積極回歸信托本源、促進業務升級的重要發力點。
同樣是通道業務受限的行業,基金子公司中資管規模最大的民生加銀基金子公司建議“母子公司協同,擴大優勢資源”。據悉,超半數基金子公司由基金公司100%控制,其間接股東包括銀行、券商、信托和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等。
公募:2018最有“定力”子行業
2018年最有“定力”的資管子行業非公募基金莫屬,不僅規模穩中有升且仍在不斷創新,FOF基金、MSCI主題基金、戰略配售基金、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等新品種出爐。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指出,公募基金的“工具化”屬性或是發展趨勢,一是風格越明確的產品越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睞,二是養老目標基金同樣提到子基金必須“風格清晰”。華泰柏瑞基金認為,把主動和被動策略相結合的股票投資策略—— Smart Beta,未來在公募基金空間較大。根據FTSE RUSSELL的調查報告,應用Smart Beta策略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在快速上升,2018年這一比例達48%,而2015年僅為26%,尤其是美國和歐洲,采用Smart Beta策略的投資者比例更高。
私募:從邊緣地帶走向同臺競爭
對于私募而言,監管新時代為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星石投資認為,資管新規發布后,原本處于金融機構邊緣地帶的私募基金可以名正言順地與持牌金融機構同臺競技。同時,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原先追求剛兌的資金將面臨新的配置抉擇。在統一監管下,投資能力強、合規風控好的優質私募將獲得更好的發展。
券商資管:占比1.52%的公募業務要發力
同樣要從通道業務轉型的券商資管行業也把“轉型公募”作為重要方向。財通證券指出,券商資管申請開展公募業務,不僅可以使得產品線更加完善,也有利于擴大客戶覆蓋面。從長遠看,與傳統基金管理公司實行相對排名機制相比,券商資管更加關注長期的絕對收益,業績考核常常更看重3、5年以上的長期業績。
截至2018年1季度末,券商資管公募規模僅有1930.96億,占市場總量的1.52%。固收類仍是大部分券商資管的重點公募產品,優秀的權益型產品較為欠缺。從數量上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合計61只,占比達61.6%,但其規模占比不足50%,其中,14家券商資管中,只有東方證券資管、浙江浙商資管、國都證券3家的權益類產品占比在50%以上。
海外資管:境外資金長期低配中國的現狀在改變
2018年資管報告新設“海外篇”。多家海外資管機構從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角度對資管業的對外開放給予了建議。
富達基金表示看好不斷規范且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展望全球金融巿場發展,監管的改革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風險管控、企業治理是過去十年金融業發展的大趨勢。對全球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中國監管趨嚴釋放了正面積極的信號,將會繼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南方東英指出,境外資金配置中國的意愿也逐漸增強。中國占世界經濟體量約15%,但國際投資人對中國金融資產投資僅占其總投資1%不到。人民幣納入SDR、入“摩”、入“富”,均有助于改變境外資金長期低配中國的現狀。
在走出去方面,國際金融機構也給出了積極的展望。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認為,截至2017年底,已有23家來自中國內地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海外設立了子公司。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基金的興趣越來越濃,需求越來越大。隨著最近中國的A股被納入MSCI指數,這種趨勢可能會顯得更加明顯。目前的趨勢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資管機構在境外推出專注中國市場的股票基金。盡管不少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也正計劃在歐洲推出中國A股基金或專注亞洲市場的基金,但當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海外推出專注中國市場的基金時,它們仍將具有競爭優勢。
2020-2025年中國金融產業前景分析與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經過改革開放以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宏觀調控,由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分業監管,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新型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外...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年中國酒店式公寓行業深度調研及前景預測中國引領亞洲地區旅游及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且商務休閑收入增長勢頭強勁...
2020年中國郵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競爭格局分析現代郵輪已經逐漸興起并已成為新中產階級們喜愛的出行首選。與傳統旅游...
40家券商計提減值172億央行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為57...
9只基金年內收益已超100%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今年以來已經有9只基金實現翻倍,又成為一個翻倍基金頻出的年份。目...
2020年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VC/PE投資半導體的項目達345個,融資規模7...
2020智能座便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產品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而智能坐便器就是其中一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