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階段。我國政府IT應用產業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從產業機構來看,硬件占比將逐年下降,IT服務和軟件占比逐年上升。
電子政務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階段。我國政府IT應用產業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從產業機構來看,硬件占比將逐年下降,IT服務和軟件占比逐年上升。內外發力,驅動政務治理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電子政務進入資源集中化階段。政策催化,政務信息化建設迎高峰期。國家戰略引領,地方"數字政府"建設規劃陸續出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顯著,"數字中國"迎來新的歷史性起航;第二屆峰會規模更大、立意更高,電子政務有望迎來政策催化。
電子政務用戶規模情況
截至2019年6月,以前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5.09億人,現有297個地級行政區政府開通了"兩微末端"(政務微信,政務微博和政務新媒體平臺)等新媒體傳播渠道,總覆蓋率達88.9%。但是仍然有約57%的地級市政府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服務整合程度未達標,移動服務供給分散,政務新媒體平臺整合能力有待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每年共有政府網站15143個,主要包括政府門戶網站和部門網站。其中,國務院部門及其內部設,垂直管理機構共有政府網站1001個;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共有政府網站14142個。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我國政務服務線上化速度明顯加快,網民線上辦事使用率顯著提升,政務服務向智能化、精細化發展并向縣域下沉。首先,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政務服務不斷整合,服務不斷走向智能化、精準化和科學化,重構政務服務體驗;其次,服務內容不斷細化,支付寶、微信開通政務服務入口逐步完善,從車主服務、政務辦事到醫療、交通出行、充值繳費等方面全方位覆蓋用戶生活;再次,縣域政務辦事移動化速度加快,包括天氣、工商、司法、公安等領域在內的縣級微博、公眾號、頭條號等發展迅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電子政務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第二節 2020-2025年電子政務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一、電子政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技術體系架構向云計算轉變
云計算將是未來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的重要方向。互聯網對電子政務發展的技術體系架構產生了重大影響,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在開始建設的時候,是沒有互聯網這個因素的,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計算模式發生重要改變,云計算資源利用率高,成本節約,模式改變集中體現就是云計算。此外,模式的轉變對于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事物是多樣性、分階段的。
向云計算轉變,方向毫無疑問,但在實際建設中,需要從長期經濟發展和業務發展角度統籌考慮,需要從五年十年的角度,考慮哪個方式經濟上是最合算的,哪個方式業務是最可以持續的,而不是單單追求理想中的最佳模式。再者,傳感技術、軟件技術和內容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履行職責,不管是公共服務,還是社會管理,都需要掌握更多的數據信息,傳感技術為政府掌握更多信息,支撐履行職責創造了條件。
社會公眾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在大幅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加強社會管理,都需要對既有軟件系統重新思考。互聯網帶來了海量數據,需要內容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管理和利用。既有的信息管理的技術和系統需要適應這個變化,需通過新技術來變革。
打造“泛在網絡”,建設智慧政府。“泛在網絡”(Ubiquitous)即廣泛存在的網絡,是一種集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多種新技術而形成的,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人與物甚至物與物之間直接溝通的網絡架構。它以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為基本特征,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順暢地通信為目標。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構建“泛在網絡社會”,建設智慧政府,已經成為一些發達國家追求的目標。
在過去的十年里,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通信技術生態系統中硬件軟件的復雜化和趨同化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變化,公眾越來越希望能更容易地獲取公開信息和政府服務。今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將由電子服務轉向泛在服務,即由基于互聯網的分散的服務渠道轉變為借助多種便攜終端提供服務,由為公眾提供標準化的簡單服務轉變為公眾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逐步消除“數字鴻溝”,完整地體現“泛在”網絡的意義
2、產品發展趨勢分析
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將更加依托互聯網
近年來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社會公眾對于互聯網與信息化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了解,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也將不斷適應互聯網發展的新進展和新特點,適應公眾新的需求。未來的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將會進一步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和新信息技術變革的有利環境,在保證信息安全和政府系統運行良好的前提下,從頂層設計角度,將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應用部署在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政務業務和創新為民服務,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系統,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創新為民服務提供的頂層設計新模式。
電子政務產品的發展理念將會更加貼近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在于“用戶思維”,而“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核心將以公眾的需求為核心,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服務的使用效率。“用戶思維”是電子商務模式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為社會公眾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服務與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預期與社會反響。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電子政務已經走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如何轉變電子政務發展的思考模式與主要內容,將電子商務的“用戶思維”應用到深化電子政務的“為民服務”中,將是下一步電子政務發展的重點。融合互聯網思維,形成緊貼互聯網發展現實的“互聯網+政務”的發展模式,將有力地促進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發展新模式的發展。
電子政務產品的建設發展將會更加基于互聯網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特別是面向廣大群眾基本公共服務的基層電子政務,其主要目的更是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務。然而目前電子政務系統還不能實現基于互聯網的實時在線辦理,增加了公共服務部門的使用、運維成本,也影響了面向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效果。
因此,隨著“互聯網+政務”發展模式的確立,眾多不存在涉密信息的公共服務部門,將會更加傾向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已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將大量涉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務應用集中在統一的互聯網平臺。
二、電子政務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1、電子政務行業市場容量預測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約為2636.23億元。隨著我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重視不斷加強,電子政務將是其中重要抓手,未來5年內,電子政務投資規模仍將保持穩定的增長,各細分領域也將呈現較好前景。
圖表:2020-2026我國電子政務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電子政務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及充分競爭,各細分領域內部已形成了龍頭企業擁有明顯市場份額及技術優勢的市場格局。電子政務業務的競爭趨于理性,未來主要通過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深入挖掘優勢和重點領域,為政府部門用戶提供更加精細化的解決方案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2、電子政務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圖表:2020-2026年我國電子政務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我國政務服務線上化速度明顯加快,網民線上辦事使用率顯著提升,政務服務向智能化、精細化發展并向縣域下沉。首先,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政務服務不斷整合,服務不斷走向智能化、精準化和科學化,重構政務服務體驗;其次,服務內容不斷細化,支付寶、微信開通政務服務入口并逐步完善服務內容,從車主服務、政務辦事到醫療、交通出行、充值繳費等方面全方位覆蓋用戶生活;再次,縣域政務辦事移動化速度加快,包括天氣、工商、司法、公安等領域在內的縣級微博、公眾號、頭條號等發展迅速。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電子政務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5年中國電子政務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電子政務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階段。我國政府IT應用產業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從產業機構來看,硬件占比將逐年下降,IT服務和軟件占比逐年上升。內外發力,驅動政務治理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建材機械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投資價值評估建材機械產業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業(如鋁錠、金屬材料、專用泥土等)、...
家居建材市場供需情況如何?隨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了2018年12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B...
2020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及規模預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中...
2020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8月28日,國家層面的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動指南,在千呼萬喚中正3...
五糧液市值沖破萬億隨著白酒三季報行情開啟,板塊連日大漲,五糧液股價不斷創新高。11月5日早盤,五糧液漲超2%,市值...
診斷試劑行業在國內為新興行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相對落后。目前國內診斷試劑行業生產企業約300-400家,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