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由降轉升,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天然氣、電力生產有所回落。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20001.9億元,同比下降8.4%;應收賬款2675.5億元,同比增長16.3%。
原煤是指從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經篩選加工去掉矸石、黃鐵礦等后的煤。煤礦生產出來的未經洗選、未經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原煤主要作動力用,也有一部分作工業原料和民用原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由降轉升,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天然氣、電力生產有所回落。以2019年5月份為基期,原煤、原油、電力生產兩年平均增長總體穩定,天然氣生產增長較快。
原煤生產由降轉升。5月份,生產原煤3.3億噸,同比增長0.6%,上月為下降1.8%,比2019年同期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0.3%,日均產量1053萬噸;進口煤炭2104萬噸,同比下降4.6%。
1—5月份,生產原煤16.2億噸,同比增長8.8%,比2019年同期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8%;進口煤炭11117萬噸,同比下降25.2%。
來源:國家統計局
港口煤炭綜合交易價格繼續上漲。6月4日,秦皇島港5500、5000和4500大卡煤炭價格分別為每噸768元、690元、611元,比4月30日分別上漲78元、72元和62元。
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0.8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8%。其中,原煤產量39億噸,同比增長1.4%;原油產量19476.9萬噸,比上年增長1.6%,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連續兩年企穩回升;天然氣產量192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8%,增速與上年持平,連續四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全年原油加工量6.7億噸,增長3.0%。
進口方面,2020年,我國進口煤及褐煤30399萬噸,同比增長1.5%,金額1411億元,同比減少12.1%;原油進口54239萬噸,同比增長7.3%,金額12218億元,同比減少26.8%;成品油進口2835萬噸,同比減少7.2%,金額818億元,同比減少30.4%;天然氣進口10166萬噸(約為14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3%,金額2315億元,同比減少19.4%。
2020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9.8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下降0.2%、3.1%。其中,煤炭消費量增長0.6%,原油消費量增長3.3%,天然氣消費量增長7.2%。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6年中國原煤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一、煤炭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煤炭行業市場規模由2014 年2.7 萬億元下降至2016 年2.3 萬億元。2016 年開始,市場規模受市場集中度提高、產能釋放、下游市場需求回暖影響,整體市場恢復增長趨勢,增長至2018 年2.6 萬億元。
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20001.9億元,同比下降8.4%;應收賬款2675.5億元,同比增長16.3%;資產負債率66.1%;利潤總額2222.7億元,同比下降21.1%,降幅高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25.2個百分點。協會統計的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含非煤)1196.9億元,同比下降25.2%。
圖表:2018-2020年中國煤炭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煤炭行業發展分析
2005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從完善規劃指導、淘汰落后產能、改善安全狀況、加強環境保護等入手,實現煤炭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和重點電煤與市場煤價格的靠攏,政府逐步放開了對電煤價格的干預措施,煤炭價格的形成機制已基本實現了由計劃向市場的過渡。201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2]57號),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和重點合同;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解除發電用煤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通知》(發改價格[2012]3956號),自2013年1月1日起解除了對電煤價格的臨時干預。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4月7日發布《關于加快簽訂和嚴格履行煤炭中長期合同的通知》,“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比例”的定價機制,為保障煤炭有效供應和價格平穩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利于煤炭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煤炭與主要用煤行業產能過剩、替代能源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中國政府正在加快供給側改革,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成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基金,用于支持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國家有關部委也正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引導煤炭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嚴控新增產能,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對中小煤礦兼并重組,以提升行業集中度、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升級。2015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對行業產能過剩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并陸續出臺修復措施,包括一系列打非治違、關稅調整、稅費減免、減產等措施,隨著改革紅利逐步釋放,以及煤炭扭虧脫困相關政策落地,煤炭行業資源將向優勢企業積聚,落后產能逐步出清,行業效益快速下滑的局面有望得到緩解。
三、煤炭企業發展分析
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大型煤炭企業優勢明顯
行業集中度決定了產量控制能力。2005-2014年,我國煤炭行業前10市場份額由23%提升至41%,而美國已多年穩定在70%附近。對比國際水平,我國行業集中度仍舊偏低,整合空間巨大。目前煤炭需求下降,行業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為政府逐步關停小煤礦提供契機。而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能夠加強對于供給的控制力度,恢復理性供需,從而避免市場無序擴張,是實現市場力量倒逼產能出清的重要基石。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國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主體。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19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末,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5,300處左右,建成了千萬噸級煤礦44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0多個。大型現代化煤礦已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主體,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2019年,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貴州、山東、安徽、河南等8個省(區)原煤產量占到了全國的89.1%,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煤炭開發布局持續優化。
中小型煤炭企業普遍采取限產保價,甚至停產的措施應對外部不利環境,導致鐵路裝車和港口的資源供給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炭企業手中。大型煤炭企業為了確保市場份額,讓利不讓市場,雖然也面臨成本倒掛的壓力,但生產和銷售煤炭數量保持增勢,對中小煤炭企業形成生存壓力。隨著大型煤企的產銷量大增,其市場的話語權也隨之增強。大型煤炭企業具有優先配置鐵路資源的優勢,容易形成一體化產運銷體系,并降低成本,減少營業支出。而中小煤企由于資源有限,融資困難,開始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資金壓力是造成中小煤企被兼并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型煤炭企業在政策、資金、管理、銷售等各方面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原煤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原煤是指從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經篩選加工去掉矸石、黃鐵礦等后的煤。煤礦生產出來的未經洗選、未經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原煤主要作動力用,也有一部分作工業原料和民用原料。隨著國內經濟的...
查看詳情
滴滴更新上市招股書6 月25日凌晨,滴滴向 SEC 更新了招股書信息。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滴滴預計將發行 2.88 億股...
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6月中旬與6月上旬相比,21種產2...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
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和軟脂酸,食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并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
由于借記卡具有易用性和廣泛的普及性,近年來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支付卡。數以億計的借記卡正在世界各地通行。目前多數...
深圳財政局公布取得代理記賬許可機構名單日前,深圳市財政局發布《關于我市取得代理記賬行政許可證機構名單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