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場來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7月16日開市。交易方式方面,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開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第一筆成交價,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
碳交易市場來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7月16日開市。交易方式方面,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開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第一筆成交價,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之間確定。在交易時段方面,除法定節假日及交易機構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單向競價方式的交易時段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告。
碳交易將如何進行,碳排放如何計算?交易方式方面,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開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第一筆成交價,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之間確定。
7月1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開市。據上海環交所6月22日發布的《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在《京都協議書》要求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因此,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在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具備了商品屬性。
目前,碳交易概念活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受此消息影響,23日上午碳交易概念走勢活躍。板塊中,華自科技。藍曉科技迎來20%漲停;三峽能源再度一字漲停,截至上午收盤,漲停板上仍有逾362萬手封單。長安汽車發布藍鯨iDD混動系統,擴充公司新能源產品譜系,推動傳統燃油車電動化轉型。首款搭載iDD混動系統的車型UNI-K PHEV將于今年下半年上市。那么,未來碳排放權交易行業市場行情如何?
在交易額方面,我國累計碳排放交易額在110億元以上,交易額度最大的仍為湖北碳排放交易所,占比將近70%,碳交易遙遙領先于其它省份。福建、天津、重慶碳交易所交易次數低,交易額度也很小,合計占比約4%。
從碳交易交易價格來看,全國碳排放交易平均價格約為14元/t,其中,僅湖北、深圳、福建3個交易所的交易價格高于全國均等水平,而其他地區的交易價格均低于均等水平。最低的是上海,僅為2.44元/t。價格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各區域市場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且配額預算出現偏差等。
全國碳交易市場6月底前將上線,新的運行規則也相應敲定,以保護各參與方合法權益。《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碳排放配額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0.01元人民幣。
碳金融市場的出現為碳排放權交易提供了平臺,從而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碳交易市場化的交易手段。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碳減排計劃的落實,對提高生態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總之,碳金融市場作為一切與碳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它以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為交易標的,通過碳交易市場交易機制,日益推動著節能減排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5月19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三份文件,進一步規范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活動,并明確上述三份文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公告明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全國碳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現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重要機遇。
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碳排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也成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綠色發展的核心工作。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的首個履約周期,2000余家發電企業需要在碳市場上線后到年底的半年時間內完成履約任務,還有諸多重點議題需要在這段時間內厘清。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研究出臺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碳排放比重達到11%左右。碳中和扎實推進主要流域水電站規劃建設,碳排放按期建成投產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以相對較低的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主要著力點在于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以改變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大量排放CO2造成氣候變暖,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據生態環境部的部署,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等其他七大行業也將在“十四五”期間被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
對于水泥、電解鋁、鋼鐵等將陸續納入碳市場的重點排放行業,要推動開展以下幾方面技術工作:一是納入碳交易控排企業清單;二是確定碳配額分配原則及方法;三是現有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MRV)體系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等。
當前,中國是全球資源、能源消費大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中國在能源消耗以及廢棄物排放方面壓力是比較大的。中國對發展低碳經濟給予充分重視,對新能源發展出臺了許多政策,這都給國內外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空間。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先后發文正式委托建材、鋼鐵、石化三個行業的相關行業協會開展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
今年7月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本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于今年7月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趙英民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選擇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
相關新聞
近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探索并購融資、氣候債券、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發展排污權、碳排放權等抵質押融資業務。發展碳交易市場,提高碳定價的有效性和市場流動性,穩妥開展碳金融產品交易。
碳金融市場是根據相關協議、依法依規設立的用于交易溫室氣體的標準市場,包括各項與之相關的投資和融資活動。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場體系,而相比之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碳金融市場必須謹慎發展。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又推動了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資源國,供應全球市場大約三分之一的減碳排量。盡管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的興起,我國碳金融業務也隨之展開,并且已經推出了碳基金、碳債券、碳配額抵押貸款、碳配額回購融資等業務,但業務水平和創新程度明顯不夠,與日趨成熟的國際碳金融市場差距較大,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我國目前有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深圳環境交易所,主要從事基于CDM項目的碳排放權交易,碳交易額年均達22.5億美元,而國際市場碳金融規模已達1419億美元。總的來說,我國碳治理、碳交易、碳金融、碳服務、以及碳貨幣綁定發展路徑尚處發端階段,我國金融機構也沒有充分參與到解決環境問題的發展思路上來,碳交易和碳金融產品開發也存在法律體系欠缺、監管和核查制度不完備等一系列問題,國內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尚未充分開展,也未開發出標準化交易合約,與當前歐美碳交易所開展業務的種類與規模都有相當差距。
我國是最大的CDM項目供給國。按照《京都議定書》,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2012年前無須承擔減排義務,在我國境內所有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可以按照CDM機制轉變成核證減排單位,向發達國家出售。我國目前是CDM機制中二氧化碳核證減排量最大供給國,占到市場總供給的70%左右。而在原始CDM和JI項目需求結構中,由于 《京都議定書》規定歐盟在2012年底前溫室氣體減排量要比1990年水平降低8%,而且歐盟對碳排放實施嚴格配額管制,因此歐洲國家需求量占據總需求的75%以上。
碳金融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碳金融市場的出現為碳排放權交易提供了平臺,從而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市場化的交易手段。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碳減排計劃的落實,對提高生態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總之,碳金融市場作為一切與碳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它以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為交易標的,通過市場交易機制,日益推動著節能減排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碳金融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正在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兩型社會”的發展戰略,過去“三高”(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必須轉化為“兩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高增長)的集約型發展模式。
相關報告推薦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碳金融市場是根據相關協議、依法依規設立的用于交易溫室氣體的標準市場,包括各項與之相關的投資和融資活動。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
查看詳情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單日客流破10萬人次正值暑期,市民出行熱情開始釋放,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人氣”迅速回溫。數據顯示,...
6月商用車產銷單月降幅較大在商用車領域,雖然上半年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5.7%和20.9%,但6月份單月降幅較大。6月,商3...
1-6月全國原煤產量19.5億噸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生產原煤32319萬噸,同比下降5.0%,比2019年同6...
烏龍茶(Oolong Tea),屬于青茶、半發酵茶,其品種較多,是中國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采摘、萎凋、q...
2021年6月份能源生產情況公布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同比下降,天然氣生產增速加快,原油、電力生產增速略有回落...
養狗擼貓進入智能時代近年來,養寵的人群逐年增多,與此同時,養寵人群呈現年輕化特征,他們不僅在寵糧品牌上精挑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