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祝中國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據最新報道稱,神舟十三號近期擇機發射,神舟十三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中國航天,加油!
預祝中國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據最新報道稱,神舟十三號近期擇機發射,神舟十三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中國航天,加油!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
我國的航天微電子技術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方面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嚴格封鎖,從原材料到元器件都對我方實施禁運,原蘇聯又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帶走圖紙。為了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人奮發圖強,堅定不移地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為了研制遠程液體戰略導彈武器——彈載計算機,由周恩來總理兼主任委員的中央專委決定組建我國第一個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相結合的微電子學研究所,于1965年9月1日正式成立了以研制——制導計算機(代號156工程)為目標的“156工程處”,這是中國航天微電子的開始。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中國航天微電子已形成了一支具有3000多人的專業化科研生產隊伍,配備有國際90年代的科研生產條件,僅在“九五”期間就為航天重點型號配套了幾百個品種、近百萬只集成電路,基本滿足了航天產品的急需,保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穩定發展。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隨著航天電子信息系統的復雜化和技術的快速更新換代,微電子技術及其產品將在建設新型航天工業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微電子技術在航天產品中的應用,不僅對減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功耗起到直接的作用,隨著航天型號有無問題的基本解決,對航天型號的性能要求將上升為各方關注的重點。要縮小與國外航天產品及武器裝備的性能差距,滿足新一代航天產品的要求,必須跟進集成電路制造、片上技術等微電子技術的研發。航天微電子作為服務航天的行業電子,首先要滿足航天產品維護、生產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核心芯片國產化。因此,就必須圍繞新型航天工業體系的建立,大力推進產業化進程,應用現代制造技術,擴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形成中國特色航天微電子產業。
一、航天信息技術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衛星通信產業正處于成長期。就衛星通信產業鏈而言,處于下游的運營服務經濟規模相對較大,而地面設備制造企業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具備一定經濟規模的企業并不多見。此外,我國衛星電視直播應用與產業化市場仍有待開拓、寬帶多媒體衛星尚待發展、移動衛星通信應用需求迫切。2014年全球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了1213億美元,商業衛星通信規模達到1009億美元,其中衛星電視直播市場規模就達到了950億美元,固定衛星通信規模達到171億美元,移動衛星通信規模達到33億美元。
我國衛星通信先后歷經了東方紅二號、三號、四號、五號衛星平臺,已經形成了涉及固定、中繼和直播,覆蓋S、C、Ku、Ka頻段的通信衛星系列,涵蓋從小型到超大型各個通信衛星等級。
現階段我國涉足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企事業單位數量超過10000家,從業人員數量超過30萬人,但微小企業仍是主體。國產品牌主要憑借低價競爭占有消費類終端市場,上游核心技術缺失導致我國企業獲得的附加值較低,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整體處于成長期。
二、導航、通信、遙感等衛星應用設備與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當前隨著我國衛星遙感、通信、導航定位等空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衛星應用已經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孕育出一系列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星應用不但在傳統產業改造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衛星遙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經在農業、林業、國土、水利、城鄉建設、環境、測繪、交通、氣象、海洋、地球科學研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遙感技術在我國國土資源大調查、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還林、防沙治沙、交通規劃與建設、海岸帶監測及海島測繪、300萬平方公里海洋權益維護及區域經濟調查管理等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任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級農情遙感監測系統”、“沙塵暴的衛星遙感監測與災情評估系統”、“數字城市空間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全國城鄉規劃和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動態信息系統”、氣象衛星與海洋衛星綜合應用系統等一批行業運行系統相繼建成,為各級部門了解和及時掌握情況提供信息支撐。
區域遙感應用蓬勃發展。在北京、山西、福建、新疆等地區,省市級農業遙感動態監測系統、國土資源遙感信息系統、農業綜合開發管理系統、水保及環境系統等,已逐步在國家、省區的經濟發展規劃、管理、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選用了2000年至2005年連續6年的北京地區夏季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CD圖像數據,分析了北京城區綠地覆蓋面積的變化情況,分析的結果為“綠色奧運”的建設提供了決策支持。
三、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將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提供健全的通信網絡服務成為通信企業的拓展市場的關鍵之一。由于衛星通信具有全球覆蓋等多項技術優勢,能與地面網絡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成為近年來地面通信運營商爭相投入發展的熱點。
中國電信依托“天通一號”衛星,搶先面向商用市場發放衛星電話專用號段“1740”。從此,我國進入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
天通一號衛星為中國自主研制,它的發射成功打破我國依賴國外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現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而中國電信的“1740”放開后,原來國內采用的海事衛星等設備,未來或將逐漸替代成我國自主生產的產品,這無疑會從多個方面利好相關產業鏈上的國內企業。
中國電信參股的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揭牌,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將負責建設與運營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
除中國電信外,中國其他兩大運營商也開始關注衛星通信市場。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中國聯通與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就面向“一帶一路”地區共同開拓衛星通信業務達成共識。根據協議,雙方將利用EUTELSAT172B衛星提升中國聯通從北美西海岸到亞洲和大洋洲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隨后,中國聯通與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將在“一帶一路”地區為中國聯通提供定制化衛星通信服務。
中國移動也借助自身4G網絡建設上的優勢,推出“ATG+衛星通信”的混合組網方式,提供最優化的航空機載通信解決方案,實現在飛機上上網。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由衛星運營商提供帶寬、由地面移動運營商統一搭建平臺、用戶直接接入的運營模式,既可以降低用戶使用難度、節約用戶使用成本,又可以提升衛星資源整體管理調度效率,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的推廣必須要與地面運營商綁定起來。
第二節 2021-2026年中國航天微電子產業規模及前景
航天微電子行業包含的產業很多,半導體、集成電路、系統設計等行業,其市場規模很大。并且未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將會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第三節 中國航天微電子產業發展的不足與建議
目前,我國IC市場高速增長,微電子產業已形成由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所組成的產業鏈,但我國微電子產業發展在體制、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問題,構成了我國微電子產業發展的新挑戰,具體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體制有待完善,投資機制尚需健全,創新體系仍需完善,政府對微電子產業的監管、服務能力和引導有待提高。
第二,大企業較少,產業規模較小,制約著微電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微電子產業發展具有特定的規律性和周期性,當前,我國微電子企業普遍較小,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從而影響了微電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許多微電子產業為外資所控制,核心IP、EDA軟件、和高性能CPU等多依靠進口。
第四,面向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薄弱,資源比較分散,且沒有形成覆蓋面較廣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第五,缺乏高端復合型人才,以“海歸”創業為主。隨著芯片技術、應用技術、整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的融合,這對微電子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1-2026年國內外航天微電子深度調研及產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國內外航天微電子深度調研及產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我國的航天微電子技術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方面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嚴格封鎖,從原材料到元器件都對我方實施禁運,原蘇聯又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帶走圖紙。為了航天技術...
查看詳情
據報道,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機器人在我國第12次北極科考中,近日成功完成北...
山西暴雨致多地景點關閉河南下完,山西下!今年各地方雨水遠遠超出常年的正常量,給人民造成的極大地損失!10月3日以來2...
國慶旅游收入達3890.61億元今年國慶旅游市場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綜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通訊運1...
國慶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2.7億元 同比增長82%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持續火爆,據海口海關統計,10月...
科學運動有助緩解假期疲累 長假過后一身疲累如何緩解?專家建議可通過科學運動來緩解。抗疲勞以有氧運動和拉伸運動為1...
特斯拉舉行年度股東大會,馬斯克指出,特斯拉在太陽能屋頂項目上正在取得快速進展。他表示,目前只是把太陽能屋頂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