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代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與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這一重要矛盾的不斷加劇,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關注,且其增長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再生的高效清潔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視,世界各國都已經在加緊對風能的開發和利用。
隨著當代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與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這一重要矛盾的不斷加劇,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關注,且其增長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再生的高效清潔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視,世界各國都已經在加緊對風能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海上風電資源儲備豐富,具備較高的開發價值。我國海岸線長約18000多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擁有島嶼6000多個。近海風力資源主要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及其附加島嶼。
根據此前風能資源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kW;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億kW。豐富的資源潛力,以及較好的消納能力,決定了我國海上風電將大有所為。
2020年,是我國風能行業獲得爆發性增長的一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71.7GW,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81.53GW。2021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10.84GW,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91.92GW。
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3.06GW,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9.00GW。2021年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2.15GW,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1.13GW。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海上風電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海上風電市場相關政策
《北京風能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要在50GW以上,到30年裝機至少800GW。
同時,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四省明確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裝機分別達到12.12GW、10GW、14GW、5GW,合計規劃超41.12GW。
圖表:風電領域相關政策文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海上風能資源豐富,風電效率高
我國擁有超過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可利用海域面積超過300萬km2,5~50m水深、70m高度的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量約為5億kW;考慮到70m以上的技術開發能力,實際可開發資源量更多。海上風速高,風機單機容量大,年運行小時數最高可達4000h以上,海上風電效率較陸上風電年發電量多出20%~40%,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益;海上風電場遠離陸地,不受城市規劃影響,也不必擔心噪音、電磁波等對居民的影響。
2.海上風電靠近東部負荷中心,就地消納方便
我國絕大部分陸地風能、太陽能資源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和西北部煤炭資源占全國的76%,西南部水能資源占全國的80%,而中東部負荷需求則占全國的70%以上。能源基地大多遠離負荷中心,最大距離達到3000km。中國工程院《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2020年)咨詢意見》指出,隨著我國西部產業發展和東部清潔能源的開發,東部和西部源荷不平衡程度將降低,“西電東送”規模會出現拐點,“西電東送”也面臨著不可持續問題。
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團隊預測,2030年我國中東部地區最大用電負荷將達到9.7億kW,需受入電力超過3.6億kW,必須采取“集中開發、遠距離輸送”與“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并舉模式。緊鄰東部負荷中心的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能夠減輕“西電東送”通道建設壓力;海上風電與“西電東送”的水電還能在出力上形成季節互補。發展海上風電能夠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快能源結構轉型。
3.帶動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形成海洋經濟新的增長極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上風電,與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高度吻合。“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產業對沿海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初步顯現,廣東陽江,江蘇如東、大豐等地都在打造世界級海上風電基地,部分積聚區域年產值已超過100多億元,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據估算,目前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項目儲備總投資約為1.6萬億元,能夠有效地拉動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不僅助力海洋經濟再上新臺階,而且在當前形勢下形成新的產業鏈,對于穩增長穩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探索后,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一些樣機及示范風電場的開發、建設、運行和維護,國內海上風電機組技術、風電場勘測設計能力、施工裝備和安裝能力、建設管理水平均得到了較大提升,海上風電行業標準體系也在逐步地完善。
風力機設備方面,國內主要設備制造企業的2.5~4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技術已經成熟,5~6兆瓦機組的設計制造能力已經具備,處于樣機試驗階段;施工和運維船舶方面,國內施工企業和造船企業都積極研發制造適應海上風電施工、安裝、運輸的裝備船舶,具備了大直徑樁基沉樁、風力機整體與分體安裝能力,高壓海纜敷設船只及專業運維船只也在不斷地創新改進;勘測設計方面,科研院所通過不同區域的工程設計和國家及地方科研項目,初步具備了海上風電勘測設計能力和關鍵技術研究能力;標準制定方面,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標準化委員會通過學習、借鑒國際標準,總結國內海上風電建設經驗,制定了一些海上風電標準、規范。
如今,我國海上風電規劃藍圖已基本完成,海上勘察設計、風電機組、施工安裝等關鍵技術不斷進步,有效地降低了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為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政策的支持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的海上風電已具備走出國門的底氣和核心競爭力,具備了全球發展的實力。
圖表:2021-2025年全國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多重政策影響下,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未來五年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未來十年內,海上風電將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光伏)競爭。海上風電的成本正在下降,而且將進一步下降。融資成本占發電總成本的3~0%,支持性政策框架現在使項目能夠在歐洲獲得低成本融資,并授予零補貼投標金。技術成本也在下降。
預計到2040年,海上風電發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將下降近60%。再加上其對系統相對較高的價值,這將使海上風電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來源之一。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1-2025年海上風電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海上風電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當代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與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這一重要矛盾的不斷加劇,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關注,且其增長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再生的高效...
查看詳情
數字中臺是更接近前端業務并被前端業務項目所集成的aPaaS。數據中臺是通過數據技術,對海量、多源、多樣的數據進行采?...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預計,截至2021年6月底,我國風電裝機量達到2.92億千瓦(291.96GW),同比增長34.7%。其中,陸上風2...
“限電潮”柴油發電機廠家訂單爆滿國慶前后,有江蘇、湖南、浙江、廣東、云南等10余個省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電措施。...
期權和期貨類似,他們都屬于金融衍生工具,期權分為場內期權和場外期權,期權交易即對將來權利的買賣行為,按照行權時...
智能投影行業發展規模分析近年來中國投影市場發展迅猛,特別是消費級投影儀領域。IDC數據顯示,2015~2020年消費級投5...
高比能動力電池研究進展隨著新量產技術的發展,高比能動力電池是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重要技術手段,動力電池系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