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國博物館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博物館建成開放;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由7億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億人次。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對館藏物品分類管理,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國博物館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博物館建成開放;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由7億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億人次。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版博物館項目可行性專項研究及投資價值咨詢報告》分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基本實現了免費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博物館資源稀少的窘境,博物館由過去“精英文化”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譬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近三年來每年接待觀眾超過750萬人次,成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人氣最旺、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游客每天排著長隊等待進館。
與此同時,博物館陳列展覽數量保持在每年2萬個以上,藏品由4139.2萬件(套)增至5127.4萬件(套),增長近四分之一;館藏文物保護條件全面升級,6.2萬件(套)館藏珍貴文物和重要出土文物得到及時修復。
在全球博物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廣泛影響的背景下,2020年度我國博物館推出陳列展覽2.9萬余個、教育活動22.5萬余場,接待觀眾5.4億人次,網絡觀眾數以億計。
目前我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鼓勵民營博物館的發展,但是整體而言,我國博物館體系中,國有博物館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根據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我國包括文物和其他部門在內的國有博物館3825家,占比69.11%;民辦博物館1710家,占比30.89%。
向線上拓展、向云端延伸的文博展覽趨勢,用新媒體新技術將數據資源轉化為云端文化新供給,是多年來技術發展下的水到渠成,只不過疫情的到來使轉變來得更為緊迫,也更為引人關注。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方法也正在博物館中推廣應用,智慧博物館建設方興未艾。在科技進步迅猛發展的今天,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博物館的展覽,仿真、虛擬、無展板技術帶來的動態、交互、沉浸、體驗式等活化表現方式能帶給觀眾更為新鮮的感受,為博物館展陳中把無形的歷史與文物古跡結合,生動表現歷史、活化展示文物提供了新的手段。
想要了解更多博物館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1版博物館項目可行性專項研究及投資價值咨詢報告》。
更多推薦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橡膠帶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橡膠帶研究報告對橡膠帶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橡膠帶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
查看詳情
環境部調查山海關清潔取暖一刀切針對此前媒體報道的河北山海關清潔取暖“一刀切” 導致部分群眾挨凍的問題,生態環境...
房地產行業或迎項目并購潮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之后,近日,央行、銀...
2022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研究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
2021年11月全球粗鋼產量1.433億噸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全球64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
英國11月汽車產量銳減28.7%英國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協會(SMMT)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疫情持續沖擊全球供應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