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數字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數字民生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數字化發展
信息化行業發展前景,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有哪些?信息化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據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信息化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距離。
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信息化發展作出部署安排。《規劃》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需要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設施體系,深化公共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全方位推動基礎設施能力提升。
《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數字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數字民生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數字化發展環境日臻完善。
在“十四五”信息化發展主要指標中,《規劃》在數字設施方面,預期到2025年,網民規模增長為12億;5G用戶普及率增長為56%;1000M及以上速率的光纖接入用戶增長為6000萬戶;IPv6活躍用戶數增長為8億。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信息化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延續蓬勃發展的態勢,規模從2005年的2.6萬億擴張到了39.2萬億元。中國數字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多年超過同期GDP名義增速。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推進,疊加疫情因素影響,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前最具活力、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四大趨勢。首先,增長勢能依然強勁,產業發展規模占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超過17%。其次,以創新、創投、創業為內容的“三創”熱情持續高漲,競爭優勢不斷集聚。第三是科技競爭愈發激烈,未來產業布局加速。第四是營商環境持續創新,催生新型政企關系。
數字經濟由兩種經濟形態組成。其一是數字產業化,即數字技術新業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科技公司;其二是產業數字化,如服務業數字化升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這兩大類經濟形態共同組成了數字經濟。
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129.1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市區、97%以上的縣區以及50%的鄉鎮鎮區。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5G基站,約占全球70%。5G終端用戶達4.5億戶,占全球80%以上;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
5G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的特性,高度契合工業企業對無線網絡的需求,彌補了傳統無線技術可靠性、連接范圍不足等短板,為更大范圍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
我國未來還將在新型基礎建設上加大投入,未來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市場將更多的結合制造業進行升級。
想知道信息化行業詳情,可點擊中研普華《2022-2027年中國信息化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信息化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信息化研究報告對信息化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化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
查看詳情
年內新基金成立1847只創歷史新高今年有多少新基金成立?目前新基金市場行情如何?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新成立基...
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18.9萬億元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長中短期供求平...
中國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于今日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
多家知名藥企中成藥提價在深圳的一家藥店,記者發現,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剛剛上調了價格,由原來的每盒780元漲到860元...
免疫球蛋白是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蛋白質,存在于丙種球蛋白中。免疫蛋白主要有五種形式,分別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A...
北京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12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新供住宅項目配建公租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