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行業大勢之下,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等綠色能源相關碳中和行業企業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按照我國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中國需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即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
碳中和發展趨勢、碳中和市場有多大?碳中和行業大勢之下,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等綠色能源相關碳中和行業企業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按照我國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中國需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即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作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中國通過宣布碳中和目標,主動承擔起國際責任,既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擔當的表現,也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根據國資委印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央企業要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高質量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指導意見》提出了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明確目標:“十四五”時期,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比重不低于30%。
到2030年,中央企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大幅下降,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中央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整體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有條件的中央企業力爭碳排放率先達峰。到2060年,中央企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有力推動國家順利實現碳中和目標。
相關研究顯示,若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我國每年需要項目資金約3.1萬億元以上,而目前每年的資金供給為5000多億元,資金總缺口超過2.5萬億元;若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則需在清潔能源發電、先進儲能、綠色零碳建筑等領域新增超過百萬億元投資。
由于政府財政資金僅能覆蓋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項目資金的少部分,巨大的資金缺口還需要由市場資金予以彌補,在客觀上需要深入發展綠色金融體系,完善與碳中和相關的投融資機制,以引導市場閑置資金流入碳中和實踐相關領域。
碳中和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碳中和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碳中和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氣候變化是人類面...
查看詳情
冰箱行業發展現狀我國冰箱銷量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變動。我國冰箱銷量為7418.9萬臺,2020年全年,我國冰箱總銷量為...
企業信息化行業的發展方向、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如何?企業信息化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實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間上,2...
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綜合素質而實...
音樂培訓市場容量或變化趨勢、音樂培訓行業前景如何?未來五至十年,中國教育培訓業的品牌化格局將會形成定局的局面,I...
化妝品行業發展現狀我國女性網民的比例逐年穩步上升,男性網民比例有所下降。女性一直是化妝品行業最大的客戶群體,移...
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體育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體育行業發展速度不僅遠高于經濟增速,更領跑幸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