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迎來了重啟后的審批和建設高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電力成本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都離不開核電,隨著核電建設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核電將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在當前中國核電產業穩步推進的形勢下,核電國產化裝備跟上國內目前的核電建設步伐也已不是大難題,但如何更好地匹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核電規模,不僅追求“量的生產”,也注重“質的保證”,從“做展品”變成“做產品”,從“單個制造”走向批量生產,由此對接核電建設的高標準高要求,國內核電裝備企業似乎仍需破解諸多現實瓶頸。
目前,中國核島主設備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龍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制造基地,建成河北秦皇島、上海臨港和廣州南沙出海口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初步具備年產10套左右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能力。同時,在國內核電裝備制造企業中,三大骨干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電集團站在了核島和常規島設備制造的主要位置,一重、二重則在大型鍛件制造領域占得先機。各有所長的幾家“制造大鱷”共同構筑起了中國核電裝備研制的大格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迎來了重啟后的審批和建設高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電力成本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都離不開核電,隨著核電建設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核電將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截至2021年3月31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9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1027.16MWe(額定裝機容量),2021年1-3月,49臺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926.53億千瓦時,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8.87%;累計上網電量為869.05億千瓦時,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9.66%。1-3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1815.75小時,平均能力因子為90.02%。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累計核電裝機容量510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4.7%,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15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增速比2020年同期提高8.0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沿線中,有28個國家計劃發展核電,規劃機組126臺總規模約1.5億千瓦。以三代機組平均造價1.6萬元/千瓦預估,市場總量約2.4萬億元。受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影響,中國核電企業在“一帶一路”所占的市場份額難以估計。但不可否認的是,核電出海已成為未來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中國主要核電集團均參與了核電“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隨著新建核電項目逐步投入商業運行,國內外運行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核電站閥門的維護、維修等備件、服務需求也將逐步擴大。
“十四五”及中長期我國核電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積極有序發展的新階段轉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核能作為近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6至8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發展。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8%。
本報告在總結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核電裝備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核電裝備制造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
查看詳情
機構提前布局 公募REITs再添新軍據報道稱,鵬華深圳能源清潔能源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于6月22日發布了詢價公告...
土木工程行業競爭格局、土木工程發展方向如何?土木工程建筑業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截止到目前為止,2...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
“支撐力”修復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據媒體報道稱,6月2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調逾250個基點,...
2022中國智慧物流技術應用場景及發展環境分析智慧物流分為智慧物流設備、軟件系統、物流企業、底層技術及應用領域。智...
此前 3G、4G 手機時代主流手機電池容量還在 2500mAh 至 3500mAh,續航也為一天一充或一天多充,如今 5G 時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