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
智能傳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與一般傳感器相比,智能傳感器具有以下三個優點:通過軟件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編程自動化能力;功能多樣化。
一個良好的‘智能傳感器’是由微處理器驅動的傳感器與儀表套裝,并且具有通信與板載診斷等功能。智能傳感器能將檢測到的各種物理量儲存起來,并按照指令處理這些數據,從而創造出新數據。智能傳感器之間能進行信息交流,并能自我決定應該傳送的數據,舍棄異常數據,完成分析和統計計算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
我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
第一節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概述
一、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面臨問題
隨著測控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傳統的傳感器已經不能滿足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自檢、自校、自補償的功能,智能傳感器和多功能傳感器的研發和應用已經走向市場。
傳感器像人的五官一樣,是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在工業生產、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與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相比較,作為“五官”的傳感器遠遠趕不上作為“大腦”的計算機的發展速度。
隨著測控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要求傳感器準確度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好,而且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并能夠自檢、自校、自補償。傳統的傳感器已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
另外,為制造高性能的傳感器,光靠改進材料工藝也很困難,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與傳感器技術相結合,彌補其性能的不足,計算機技術使傳感器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微處理器(或微計算機)和傳感器相結合,產生功能強大的智能傳感器。國外稱為Intelligentsensor(智能傳感器)或Smartsensor(靈巧的、機敏的、智能傳感器)。另外,傳統的傳感器一般只能測量一個參數,有些場合需要同時測量多個參數的體積小的多功能傳感器。現在多國科學家已重視這一方向的開拓,并已研制出一些多功能傳感器。
我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的不足:
01關鍵技術尚未突破
傳感器的設計技術囊括了多種學科、理論、材料和工藝知識,突破起來十分困難,目前,在人才匱乏、研發成本高昂、企業惡性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國還沒有突破傳感器一些共性關鍵技術。
02產業化能力不足
由于我國企業技術實力的落后,行業發展規范尚未形成,導致國內傳感器產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重復生產、惡性競爭的現象的多發,使得產品可靠性較差、低端偏移較為嚴重,產業化程度與品種和系列不成正比,只能長期依賴國外進口。
03資源不集中
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又1,600余家,但大都以小微企業為主,盈利能力不強,缺乏技術引領的龍頭企業,最終導致資金、技術、企業布局、產業結構、市場等方面都變現出分散的狀態,資源得不到有效集中,產業發展也遲遲無法走向成熟。
04高端人才較為匱乏
由于傳感器行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資金、技術和產業基礎都較為薄弱,加之涉及學科多,要求知識面廣,新技術層出不窮,導致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投身其中。此外,我國人才培養機制的不完善、不合理,也導致行業面臨人才缺乏問題。
一、2019-2021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產量
我國智能傳感器廠商分為傳統傳感器制造商與半導體廠商:傳統傳感器制造商中,代表企業包括必創科技、安培龍、四方光電、漢威科技、森霸傳感等,該類企業可將在傳統傳感器的相關經驗延伸至智能傳感器;半導體廠商中,代表企業包括矽睿科技、華潤微、兆易創新等,該類企業在半導體設計、測試或制造環節具備優勢,有助于傳感器的智能化研發。
從代表企業智能傳感器產品供應產品類型看出,我國企業主要供應的智能傳感器類型包括溫度傳感器、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磁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等。
目前全球傳感器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和歐洲公司主導,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成熟,幾乎壟斷了“高、精、尖”智能傳感器市場。以汽車領域的傳感器為例,一輛燃油車使用的傳感器芯片超過90個,覆蓋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底盤系統、車身舒適系統等不同區域,但目前中國市場磁傳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市場被Melexis、Honeywell,ROHM等國際巨頭壟斷,我國汽車用芯片進口率達95%。旺盛的市場需求與相對薄弱的產業形成反差,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深耕垂直應用領域的部分國內企業已逐漸縮小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差距,實現進口替代,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2020年我國智能傳感器的國產化率已達31%,未來有望繼續提升。
二、2019-2021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需求量
智能傳感器作為現代信息產業的重要神經觸角,是新技術革命和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汽車、醫療、物聯網等行業。從我國智能傳感器行業代表性企業產品應用領域來看,目前,智能傳感器在汽車、工業監測、民用建筑、消費電子、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市場需求潛力較大。
智能傳感器下游行業廣泛,其行業發展速度主要受國家產業政策及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狀況的影響。隨著工業、汽車、醫療、物聯網等行業的持續推進,將進一步刺激智能傳感器行業的需求。
從我國智能傳感器產品結構來看,應用于工業控制、汽車、醫療、海洋等領域的智能傳感器進口依賴度較高,此類智能傳感器市場缺口較大;應用于聲學、慣性、壓力等領域的智能傳感器產品取得一定研發成果,市場相對飽和。
圖表:2019-2021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億元)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整理
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06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137億美元,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逐漸趨于完備,設計制造,封測等重點環節均有骨干企業布局。2020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在148億美元左右。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60億美元。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
隨著智能傳感器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智能傳感器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查看詳情
A股收評:創業板指跌1.84% 兩市全天超3600股下跌9月14日,三大指數全天低開低走縮量震蕩,截至收盤,滬指跌0.79%,...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葡萄原產于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約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可用作生食、制...
“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名單公布14日,《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公布“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全國足球發展...
隨著中國呼叫中心產業的逐步發展,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呼叫中心隊列,與此同時,國際企業也在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和...
9月13日全國民航保障貨運航班環比增長29.6%據交通運輸部9月14日消息,根據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測...
2022年9月14日,為做好我國食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深入了解食糖主產區糖料生產、制糖企業成本、食糖產業發展等情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