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共同選擇。
二十大報告金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二十大”召開,這十年我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如何?“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亮眼的科技成績單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和重要支撐。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專家表示,國家創新能力指數連續兩年進入全球前15位,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強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江西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推動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途徑的腳步從未停歇。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落戶贛州,結束了江西無央企總部的歷史;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掛牌成立,填補了江西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的空白;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中科院江西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國信通院江西分院等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并加快建設……十年來,全省累計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96個,高新技術企業達6000多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實現“七連進”。
隨著數字賦能不斷強化,移動物聯網、VR等新業態加速發展,2021年,我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智造”道路,截至8月底,我省累計推動制造裝備實現智能化管控46942臺(套),建設數字化車間(工廠)1525個,推動智能裝備產品創新及應用157個。
“世界銅都”“中國稀金谷”“亞洲鋰都”“VR之都”“航空城”“中醫藥科創城”……隨著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一張張江西產業新名片不斷涌現。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過去十年,中國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迅速,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從依靠技術引入,實現了自主創新。
十年前,中國高鐵依靠的是國外技術引進,今天,我們乘坐全面自主化的“復興號”,四個多小時就可以從北京到達上海。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商用,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目前,“華龍一號”所有核心設備均實現國產化,已經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北斗導航芯片的逐步優化升級,北斗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讓中國的衛星導航產業擺脫了GPS的壟斷地位。
此外,包括航空航天、量子計算、合成生物等重要領域,都已經有新的科技創新成果。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創新產業的股權投資交易數4683起,投融資交易額為9522億元,已經高于2020年投資交易數4367起,投融資交易額8145.14億元。如果加上第四季度,預計2021年數量和金額都比2020年高出25%左右。
2021年新增創新相關政策至少達到102條,創新政策對創新產業的實質扶持力度在增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看,82.1%享受優惠的企業加計扣除超過100萬元。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共同選擇。
中國在一些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有待增強,核心人才培養是接下來的重要議題,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中國創新指數的走勢表明,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不利因素,我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動能加速釋放,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多元化科普投入機制基本形成,創建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發展,本次編制的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既帶來重大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科技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國家間競爭的決定性力量,必須把科技創新的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產業競爭的勝勢。2022年,科技創新仍是主旋律。隨著宏觀環境逐步進入“寬貨幣、穩信用”階段,行業市場風格將進一步偏向高景氣、高增長的科技創新。
想了解更多關于科技創新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隨著科技創新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詳情
雜糧行業市場現狀如何?五谷雜糧是飲食中的基石,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能夠,...
祛斑護膚品行業現狀如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自己的皮膚也越來越關注,對于皮膚管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現在皮膚1...
木炭行業前景如何?木炭是發展中國家家庭和小企業的重要能源來源。超過24億人仍然依賴木炭作為生產活動的主要燃料。木2...
黨的二十大報告速覽 二十大對哪些行業有影響?三個“務必”中國共產黨已走過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
建國以來我國實驗室設備行業走過了引進、模仿、創新等發展階段,其中一部分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質量穩定,...
六大行齊發公告支持實體經濟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上提到,建設現代化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