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0.3萬輛,特斯拉中國出口54,504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18,688輛,東風易捷特出口10,785輛,比亞迪汽車9,529輛,吉利汽車2,496輛、長城汽車1,552輛
10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0.3萬輛,特斯拉中國出口54,504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18,688輛,東風易捷特出口10,785輛,比亞迪汽車9,529輛,吉利汽車2,496輛、長城汽車1,552輛、神龍汽車1,457輛、創維汽車出口1,098輛,上汽通用五菱出口1,087輛、東風乘用車445輛,愛馳汽車373輛、一汽紅旗出口307輛,江淮汽車出口228輛,上汽大通出口158輛,其他部分車企也有少量新能源出口。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多元發展目標的戰略交匯點。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變革期,全球產業和消費開啟新一輪調整和升級。
新能源汽車正是這一輪變革下的焦點,各國競相布局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業和市場,力求在全球技術、產業和消費深度調整中構建全新競爭力。
從消費變革看,全球消費整體上更加注重適度、健康、低碳和可持續,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和代際福利,更加關注科技感、時尚感、娛樂感和體驗感。
新能源汽車順應了全球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不僅在增量市場上對傳統燃油汽車形成越來越強的替代,而且在存量結構優化中激發汽車消費需求。
在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促進下,新能源汽車將與其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一起,掀起全球新一輪消費浪潮,成為各國消費市場的新增長點。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全球新能源汽車已進入高速發展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約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倍,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到8%左右。中國和歐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2021年中國和歐盟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實現352萬輛和230萬輛,合計占全球銷量超80%。
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60萬輛,同比增長1.2倍,同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未來5年至10年繼續保持較高增速。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200萬輛,保持約35%的年均增長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1月至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56.7萬輛,市場占有率增至23.5%。在保有量方面,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3.65%,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消費者對電動化等技術的青睞度更高,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良好發展勢頭,產銷規模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新能源汽車行業克服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影響,延續上年高速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水平生產供應穩定,新能源汽車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
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突破500萬輛,2025年將達到至少700萬輛,樂觀估計900-1000萬輛。
想了解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經過十多年的培育,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尤其是純電動汽車領域,發展成效十分顯著,產業核心技術日漸成熟穩定,產業鏈及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得到完善,產業已經基本走完了最初的孕育期,...
查看詳情
冷凍肉是指畜肉宰殺后,經預冷排酸,急凍,繼而在-18℃以下儲存,深層肉溫達-6℃以下的肉品。優質冷凍肉一般在-28℃至...
對于露營活動,《規劃》強調要優化露營產品供給,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
國產大飛機C919再拿下300架訂單!11月8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國銀金租、工銀金租、建信金租、交銀3...
前10個月進出口同比增長9.5%11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9...
全國核酸檢測再次降價 混檢價格低于3元/人次11月8日起,貴州省的疾控檢測機構、公立醫療機構開始執行新的核酸檢測價...
工信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