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10日舉行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頒證儀式,中國的安徽合肥、山東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江蘇鹽城7個城市獲頒證書,正式躋身“國際濕地城市”。
中國七城市獲認證 正式躋身“國際濕地城市”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10日舉行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頒證儀式,中國的安徽合肥、山東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江蘇鹽城7個城市獲頒證書,正式躋身“國際濕地城市”。
據介紹,中國7個新晉“國際濕地城市”各具特色,其中合肥建有5處國家濕地公園,3處省級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達75%;濟寧創建32個濕地鄉鎮,56個濕地村居,124個小微濕地;重慶梁平系中國西南地區唯一濕地城市,采取“小微濕地+有機產業、民宿康養、生態旅游”模式,建成400余個小微濕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濕地是指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節性積水的地域,在海灘其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在陸地是永久性或間歇性被淺水淹沒的土地,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底泥含水率超過30%,因此季節或年際水深變化較大,變化幅度超過30%的水域,如沼澤地、濕原、泥炭地、灘涂、稻田或其他積水地帶。
目前,中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達52.65%。
2005年,我國啟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經過16年的發展,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制”“晉升制”等設立方式,現已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總數達899處,全國各類濕地公園總數達1600余處。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包括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涂、內陸灘涂、沼澤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不含養殖水面)、溝渠、淺海水域等。
由于濕地系統碳儲量是全球陸地碳儲量的12%-24%,在“雙碳”背景下,對全球碳循環有重要影響的濕地也越發受到重視,今年以來,一批加強濕地保護相關政策規劃密集落地,讓整個產業的發展再次提速。
從濕地保護市場的商機來看,完成濕地生態治理恢復面積等指標帶來的項目,以及相關國家規劃中涉及的濕地公園建設、新的濕地保護需求等,都將衍生出一系列細分賽道。有專家分析評估認為,要達成規劃目標,我國濕地保護每年的投資規模需達數百億乃至上千億元,這將為眾多產業鏈相關企業和資本帶來發展機遇。
從長遠來看,濕地保護產業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將持續擴大釋放。僅僅從市場角度來說,根據國家林草局公布的2022一季度相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我國240萬公頃濕地得到可持續保護,就帶動區域經濟增長超500億元。正是豐厚的市場回報,讓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不斷落地推進。其中,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體系中,濕地保護都是核心關鍵詞。特別是濕地生態治理項目和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國家正大力支持和引導相關企業、資本布局投入市場,通過多種機制為濕地保護工作整合資源、吸引資金、匯聚專業力量。在政策和資本雙重加持下,更多的企業將在這藍海市場獲得競爭發力的機會。
為全面貫徹實施濕地保護法,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濕地保護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0處、國家重要濕地50處。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濕地開發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
查看詳情
輕工業是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品的主要來源,按其所使用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和以非農產品為原...
生物識別技術已經大規模落地近年來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標志性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已經大規模落地,并應用于安防、金融等日...
閑置經濟是指什么?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思維來解決,比如閑置的東西,可以在網上進行售賣,也就是...
輕奢珠寶Pandora和施華洛世奇面臨轉型難題近日,Pandora公布了截至11月8日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Pandora...
全國秋糧已收獲94.7%!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
消化藥行業前景如何?龐大的患者群體為國內消化系統用藥市場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