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6%,環比下降0.2%。1至11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0%。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6%,環比下降0.2%。1至11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0%。
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環比上漲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6%,環比持平。1至11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上漲4.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6.7%。
關于11月份CPI環比由漲轉降,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影響,食品價格中價格彈性最大的豬肉與鮮菜價格下降。受季節需求回升影響,糧、奶、蛋、果等其他食品基本以小幅上漲為主,影響力弱于豬肉與鮮菜。
整體看,食品作為需求剛性商品,受疫情沖擊影響相對較小,價格下降主要來自于供給方面的因素。
11月份,受國內疫情、季節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共同影響,CPI環比由漲轉降,同比漲幅回落。
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2%。其中,食品價格是主要拖累因素,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8%,影響CPI下降約0.14個百分點。
食品中,鮮菜因天氣條件較好供應充足,價格下降8.3%,降幅比上月擴大3.8個百分點;中央儲備豬肉投放工作繼續開展,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由漲轉降,下降0.7%。非食品價格繼續持平。其中,國際油價變動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1%和2.3%。
從同比看,CPI上漲1.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同比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影響。
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7%,漲幅比上月回落3.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68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34.4%,漲幅比上月回落17.4個百分點;雞蛋、鮮果和禽肉類價格均有上漲;糧食和食用油價格上漲,漲幅比上月均有回落;鮮菜價格下降且降幅擴大。
非食品價格上漲1.1%,漲幅與上月相同,影響CPI上漲約0.88個百分點。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均上漲,漲幅均有回落。
據測算,在11月份1.6%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9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與上月相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1月CPI同比漲幅明顯回落,本輪豬周期轉入價格回落階段是主要原因,當月蔬菜價格同比跌幅擴大也拉低了整體CPI漲幅。受消費需求修復偏緩影響,11月核心CPI同比連續3個月處于低位,顯示當前整體物價形勢穩定,促消費政策空間較大。
11月份,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影響, PPI環比微漲;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同比繼續下降。
從環比看,PPI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據董莉娟介紹,煤炭保供力度加大,供給有所改善,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0.9%,漲幅回落2.1個百分點。
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鋼材需求整體仍偏弱,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9%,降幅擴大1.5個百分點。此外,燃氣生產和供應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價格均有上漲。
從同比看,PPI下降1.3%,降幅與上月相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回落0.2個百分點。據了解,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下降的有15個,價格上漲的有25個。
溫彬表示,從上下游行業來看,上游價格偏弱主要因為外部輸入型通脹壓力回落。下游價格偏強,一方面是前期上游成本已充分向下傳導,另一方面是剛性需求為主的衣、食、用等工業品需求逐步回升。未來下游需求回暖或繼續支撐PPI水平,疊加去年基數影響,PPI同比增速大概率已見底。
另外,據測算,在11月份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1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全球通脹壓力,我國通過保持有定力的財政、貨幣政策,及時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以及相對安全的能源糧食保障,始終保持著相對溫和的物價水平。當前市場較為關注下一階段我國物價走勢。
對此,溫彬表示,預計明年我國物價形勢仍將保持溫和水平。隨著疫情防控優化促進需求回升,CPI與PPI中樞大概率小幅升高。
具體來看,預計外部輸入型通脹壓力緩和;社會整體需求回暖,核心物價將由目前的超低區間逐步均值回歸;食品與能源安全邊際高,非核心物價保持溫和;工業品仍存在一定價格下跌壓力。
針對CPI走勢,王青表示,在豬肉價格見頂回落,以及短期內消費偏弱會繼續抑制核心CPI漲幅的前景下,12月份CPI同比或將繼續保持在溫和水平,四季度物價回穩已沒有懸念。
綜合考慮整體經濟運行態勢及商品和服務市場供需平衡狀況,明年在全球通脹降溫趨勢下,國內消費反彈帶來的潛在通脹風險不大。
“展望下一階段,伴隨翹尾因素拖累消失、防疫優化下,CPI和PPI可能小幅反彈。”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丁宇佳分析認為,未來幾個月,影響CPI的依舊是豬肉項。
受春節等因素影響,豬肉、蔬菜價格可能季節性回升;春節因素消退后,價格將逐漸下降。短期內國際油價將繼續在寬幅震蕩中走低。另外,防疫優化政策出臺有利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消費恢復前景明朗。但防疫政策調整初期,市場信心恢復仍可能遭遇波折。
在2021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完成背景下,當前主要任務仍然是防風險、調結構和促升級。國家逆周期調節政策不會急于出臺,大概率將在2022年上半年,對房地產、融資平臺、過剩產能等嚴控政策或將有所松動。
實現“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經濟要保持一定增速,2022年經濟穩增長重要性提升,預計2022年增長目標在5.5%左右。
2020-2022年GDP平均增長5.2%,3年增速高于疫情前兩年平均增速5.1%,說明經濟在持續恢復過程中,但略低于潛在增長率5.5%。這是因為有疫情的影響,經濟要達到這個增長率是很困難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辦“2022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作“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主題報告時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實現8%左右,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3%左右。
展望2022年,部分發達國家加快開放經濟,與中國產生“開放差”,但這背后卻隱藏著風險,病毒的持續存在將制約勞動力市場的恢復。
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經濟則將在雙循環、“雙碳”目標及共同富裕的長期戰略指導下,開啟新一輪需求結構的全面優化,并維持高質量穩定增長。
更多消息,請點擊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
查看詳情
橫州玉米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彼時,廣西農學院教授在橫州市校椅鎮榃橋村委開展甜玉米雜交制種,...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淘汰賽鏖戰正酣,每場比賽的結果,都牽動著“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商戶的心弦,因為球賽的勝負,決...
俄新社則報道,12月6日有業內消息人士稱,至少有20艘油輪在從俄羅斯黑海港口前往地中海時延誤,因為運營商競相遵守土1...
隨著“悅己經濟”和“她經濟”的崛起,鮮花消費漸漸變成生活中的常見消費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花卉零售...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國內提供網絡安全產品的企業數量眾...
近年來國內家紡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消費者對家庭生活質量的需...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