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全球首列最高時速160公里,氫能源全自動市域列車,在成都新津下線。該列車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聯合成都軌道集團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復興號”關鍵核心技術。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可實現600公里超長續航。
12月28日,全球首列最高時速160公里,氫能源全自動市域列車,在成都新津下線。
該列車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聯合成都軌道集團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復興號”關鍵核心技術。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可實現600公里超長續航。
在智能控制方面采用,最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賦予車輛自動喚醒、自動啟停、自動回庫等智能行車功能。該列車的研制成功,將引領成都市域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向。帶動氫能源相關產業鏈,良性循環和創新發展。
近日,福建省發改委印發《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覆蓋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燃料電池和應用等領域,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全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覆蓋全省主要氫能示范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運氫、用氫等環節。
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持續增大,氫能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氫能已經納入我國能源戰略,成為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是發展氫能產業的前置條件,能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氫能產業基礎設施內涵豐富,主要包括氫源、氫能儲存與輸送、氫能加注及氫安全等。我國氫源資源豐富多樣,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氣制氫等;
水電解制氫及變壓吸附提純氫等制氫技術與裝備發展成熟;氫安全技術發展緊跟國際先進水平,高壓氫氣瓶和儲罐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
氫能加注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于美國、日本及德國等發達國家,但近幾年來呈現快速遞增趨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完成,積極與國際接軌,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2021年,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速度正在加碼,制氫、加氫站等配套設施也不甘落后。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國涉及氫能招標項目共有51個。
其中氫燃料電池車招標項目有40個,累計預算金額高達13.633億,其中還有6個項目未明確招標金額;其他氫能招標項目共11個。是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的燃氣站。加氫站是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的燃氣站。
到2030年,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高壓氫氣長輸管道建設里程達到3000km,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體系完善程度迫近發達國家水平,氫能與燃料電池檢驗檢測技術發展及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積極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發展迅速,各國均制定了燃料電池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并投入巨額補貼,日本由于其自身的資源匱乏,甚至將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我國自 2002 年起即確立了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 “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從 2012 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起, 持續加強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戰略支持與產業引導。各項科技發展規劃或綱要明確提出加強燃料電池電堆、發動機及其關鍵材料核心技術研究,提出重點圍繞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 6 大創 新鏈進行任務部署,支持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攻關。
在財政補貼方面,2016-2020 年持續實施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政策,根據 2020 年發布的后續通知,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
多個氫能示范城市在相關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未來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階段性目標。自上 海市發布第一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以來,各地政府密集出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規劃。
包括張家口、成都、蘇州等地均積極發展氫燃料產業并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根據部分省市的燃料電池規劃,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有望達到10萬輛以上。
2020 年 9 月,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有望推動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支持政策,將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
今年新政策對適合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的 應用場景提高要求,已推廣燃料電池汽車從此前的 50 輛提高到 100 輛,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加氫站數從此前 1 座提高到至少 2 座,且單站日加氫能力不低于 500 公斤。
我國規劃到 2030 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 100 萬輛。根據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到 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推廣規模將達到 5萬輛,其中商用車 1萬輛、 乘用車 4 萬輛,加氫站超過 300 座。
2030 年,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推廣累計 100 萬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 10 萬套/企業,整機性能達到與傳統內燃機相當。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寄予更高期望,新規劃重點提到:要系統推進燃料電池車的研發與產業化;推動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材料和系統關鍵部件研發;推動車載儲氫系統以及氫制備、儲運和加注技術發展,推進加氫站建設。規劃還明確,到2020年,要實現燃料電池車批量生產和規模化示范應用。
到2020年,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部件及材料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8我國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建成與國情相適應的完善的能源技術創新體系,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術水平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支撐我國能源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進入世界能源技術強國行列。
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及先進核能的制氫技術、新一代煤催化氣化制氫和甲烷重整/部分氧化制氫技術、分布式制氫技術、氫氣純化技術,開發氫氣儲運的關鍵材料及技術設備,實現大規模、低成本氫氣的制取、存儲、運輸、應12用一體化,以及加氫站現場儲氫、制氫模式的標準化和推廣應用。
研究氫氣/空氣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PEMFC)技術、甲醇/空氣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MFC)技術,解決新能源動力電源的重大需求,并實現PEMFC電動汽車及MFC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示范運行和推廣應用。研究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技術,實現示范應用并推廣。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目前,中國氫能源企業,多數是縱向發展。除了新源動力依托大連化物所,在氫燃料電池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研發積累。一般的企業都是以自己某個強項,沿著縱向延伸。如前所屬,分為系統集成類和電堆類。
對于PE基金來講,可以投資系統集成為主的公司,如億華通和上海重塑。這類企業可以解決整車廠當下急迫的問題,可以有比較好的現金流。
對于VC基金來講,系統集成公司估值未免太高了,如億華通估值22億元,PE超過50倍。如果基金的存續期足夠,不妨布局電堆研發生產企業或者電堆核心部件企業。也可以考慮圍繞上游產業,如加氫站建設企業,適當進行超前投資。
另外,圍繞氫能源的其他應用進行布局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有專家認為燃料電池汽車僅僅是氫能利用的一部分,儲能和分布式能源將在氫能利用中占有80%。
至于未來,待氫能產業發展到相對成熟以后,或許會出現橫向發展的企業,如專做某種材料的,把材料做的品類做的更廣,品質更佳,性能更好。但是短期內,專注材料的企業發展還會較為艱難,畢竟市場的發展傳導到最前端,還需要時日。
縱觀日趨完善的氫能源產業鏈,上游是氫氣的制備,主要技術方式有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電解水和光解水。全球來看,目前主要的制氫原料96%以上來源于傳統的化學重整(48%來自天然氣重整、30%來自醇類重整、18%來自焦爐煤氣,4%左右來源于電解水)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習近平主席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
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20萬輛,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長久以來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體系,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作為重要的技術路線之一已經具備了產業化基礎。
今年以來,國家政策對燃料電池汽車的關注度快速提升,賦予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更高的戰略地位,工信部公開表示燃料電池是重要技術路線之一,將與純電動汽車長期并存互補,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破解燃料電池產業化難題,大力推進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2019年,全國新增注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48億輛19。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國內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
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后,中國2018年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2019年全年石油凈進口量5.06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70.8%,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量9,660萬噸,同比增長6.9%,對外依存度達43%20。
同時,中國的城市污染問題也迫在眉睫,因此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清潔能源結構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目標即為降低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減少城市大氣污染,能源結構的變化亦為汽車能源的供給提供了保障,燃料電池汽車所用氫能將是富余可再生能源消納和轉移的重要方式。
我國的氫氣來源廣泛,尤其是有大量的棄風棄光等可用于電解水制氫的可再生能源。2019年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2.19億千瓦,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2.05億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量6,300億千瓦時21。因此,清潔能源能源結構轉型將是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機遇。
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航里程長、加氫時間短等特點,適用于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交通方式,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較優選擇,更能滿足長途、重載、商用等領域,因而燃料電池汽車可以有效補足純電動汽車應用的短板,共同滿足交通運輸系統的需要。
此外,中國燃料電池產業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電-電混合動力系統,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我國已經形成了電-電混合的技術優勢,適合燃料電池技術的自身特點。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20年發展以小功率燃料電池與大容量動力電池構型為技術特征;到2025年以大功率燃料電池與中等容量動力電池的電-電混合為特征;到2030年以全功率燃料電池為動力特征。因此,我國成熟的動力鋰電池產業為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制氫企業分布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東部沿海多內陸少。其中以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山東省、北京市企業最為集中,共占全國制氫總量的66%左右。
與車企相似,在2016年之前,只有極少的地方政府支持氫能源產業發展。如今近幾年比較著重發展氫能源產業的是如皋,它作為長三角氫燃料電池的宣傳陣地聲勢還是非常浩大。2017年開始,非常多的地方政府就開始就布局燃料電池。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燃料電池會發展起來。不管是從上市公司、政策、還是地方政府,這兩年都一直關注這個產業。從所有的統計圖表來看,我們都認為這是一次新的開始。
目前來看,國內的情況可謂是遍地開花,但大而不強。許多地方政府將氫能領域發展作為一次重要的戰略升級、戰略轉型機遇,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在發展上有不同側重。
只是現在還沒有說哪個區域發展地比較拔尖,他們都把地域的資源優勢作為切入口,發展氫燃料電池,尋找屬于自己的突破點。
相對來說走在前面的是廣東。廣東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已經細化到執行層面,在氫能源哪個領域需要扶持哪家公司,它都明確地指出;長三角從整體來講它有聯動新走廊,長三角新走廊的效應也使氫能源產業發展不錯;北方現在慢慢在起步,如張家口借助這個冬奧會的機遇也促進了其發展。
欲了解更多關于氫能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運氫、用氫等環節。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
查看詳情
香港至內地高鐵1月3日起試運行 包括東鐵線往羅湖及落馬洲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此前宣布...
現代社會工作時間的增加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從而改變了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這些變化要求食品生產廠家提供方便消費...
電動車電瓶行業市場有多大?作為一種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是十分理想的,其在中國有著得天獨厚2...
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舉行“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介紹...
電氣檢測一般是對電氣消防安全檢測,電氣消防安全檢測是根據電氣設施在運行過程中熱輻射、聲發射、電磁發射等現代物理...
磁性材料作為關鍵電子元器件的基礎核心材料,被大量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機、車體、車身底盤和信息部件等多方面,近兩年...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