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監管平臺和機制。為了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浙江銀監局搭建了一個平臺、建立了三項機制。一是搭建信息平臺。與省環保廳合作建立綠色信貸信息共享平臺,幫助銀行獲取企業環境行為信息。二是試點改革機制。在湖州、麗水、衢州等地實施綠色金融試點改革,推動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目前,中國是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的綠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
隨著綠色金融各項標準的不斷出臺與落地,將有效促進和規范我國綠色金融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標準的逐步統一。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七部委出臺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一頂層架構設計的指引下,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政策與制度創新不斷發展,出臺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政策從“導向性”越來越走向“實質化”。
當前,我國綠色信貸規模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余額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21年,我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然而,受限于融資結構的不均衡現狀,綠色金融的整體發展處于不均衡狀態,依舊存在一些痛點堵點。
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總體是“自上而下”有效推動與“自下而上”改革創新相結合,協同推進發展。“自下而上”的地方綠色金融探索和改革是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維度。“一帶一路”沿線綠色金融發展潛力巨大。從需求端來看,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較為粗放,平均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都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一帶一路”作為全球發展戰略,必須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倡綠色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大量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領域投資需求,都將成為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契機。我國近兩年來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參與“一帶一路”沿線的綠色投資創造了條件。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已逐步建立,綠色金融市場不斷繁榮,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期,中國的綠色金融投融資余額已接近10萬億元。其中,綠色信貸占據主導位置,綠色債券發展迅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綠色金融業已經形成了多樣化的格局,我國綠色金融機構有國有控股也有民營化外資控股,上市機構和農信社還有自然人參股。目前我國4588家銀行業機構中民營機構控股的超過3000家,170家中資保險公司多數為民營控股,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數是民營為主。金融業開放是大勢所趨。
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潛在的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將達5.4萬億元,而在可持續能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修復、工業污染治理、能源與能源節約等五大領域,綠色融資需求為14.6萬億元。近年來,中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為綠色產業引入社會資本8萬億元左右。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190個成員單位中的中資金融機構所管理的120萬億元金融資產,約占中國金融業總資產的70%,則為綠色投資提供了可持續的動力。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業務撬動民間資金投資于綠色項目,在財政資金不足甚至缺位的情況下,引導社會資本逐步從進入新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綠色產業或者環保低污染的服務型行業,將有效地支持環境治理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此外,投資于節能技術和治理污染技術等綠色科技領域,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時提出的這一科學論斷具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內涵,闡明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這一論斷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為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思想認識基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推動綠色發展,要求在發展中選好方向、做好取舍,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培育新的競爭優勢,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發展綠色經濟需要以綠色金融為支撐。浙江銀監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導和推動浙江銀行業樹立綠色金融理念、建立綠色金融機制、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金融模式。目前,浙江省綠色信貸余額達到7443億元,在全省各項貸款中占比超過9%,而且資產質量優良。浙江綠色金融發展之路,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金融領域的生動實踐。
把握綠色經濟發展機遇。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浙江作為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的地區,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先行一步,這客觀上為浙江發展綠色經濟與綠色金融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多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監管部門和銀行機構形成高度共識,凝聚各方合力,著力推動經濟金融綠色發展。浙江銀行業必須把握好綠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發揮先發優勢,積極改革創新,推動綠色金融實踐不斷取得新突破。
結合實際發展綠色金融。根據浙江發展戰略部署,浙江銀監局引導銀行業探索形成了綠色金融的浙江模式。一是立足“五水共治”的綠色銀團模式。針對水資源治理項目融資金額大、期限長、利率低等特點,探索形成“五水共治”綠色銀團貸款模式。二是培育特色小鎮的綠色基金模式。2016年以來,浙江銀行業對接49個特色小鎮,提供資金172億元,支持5751戶創客。三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綜合授信模式。比如,浙江銀行機構提供6.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安吉特色文化村和旅游村修繕,8萬農戶從中受益,促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四是針對循環經濟的綠色直融模式。拓寬循環經濟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推動全國首單綠色企業債券落地浙江。五是助推機器換人的綠色租賃模式。加大融資租賃服務力度,實行廠商租賃、售后回租等模式,支持以機器換人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建立監管平臺和機制。為了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浙江銀監局搭建了一個平臺、建立了三項機制。一是搭建信息平臺。與省環保廳合作建立綠色信貸信息共享平臺,幫助銀行獲取企業環境行為信息。二是試點改革機制。在湖州、麗水、衢州等地實施綠色金融試點改革,推動綠色金融組織架構創新,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三是統計監測機制。建立健全綠色信貸監測機制,設置綠色領域、綠色風險、綠色信貸、綠色運營4個維度308個指標,融入生態旅游、“五水共治”等地方特色性指標,做到綠色金融進展和成效心中有數。四是監管評級機制。在湖州開展試點,建立綠色銀行監管評級體系,將綠色金融評級結果與監管評級、機構準入、高管人員履職評價、綠色金融債發行等掛鉤。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中國綠色金融行業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綠色金融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
報告還對全球綠色金融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綠色金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綠色金融服務、經營企業,科研、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目前,中國是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的綠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綠色金融各項標準的不...
查看詳情
2022年深圳金融業保持快速增長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消息,2022年深圳金融業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年金融業增加值...
交通運輸是研究鐵路、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基礎設施的布局及修建、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經...
大白菜行業市場如何?近日,青島膠州市斜溝崖村,正式掛牌成為“盒馬村”。該村種植的膠州大白菜,通過盒馬供應鏈,遠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大,脫發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中醫發祥地,我國護發美發生產企業逐漸開始研發中...
溫度傳感器市場份額大大超過了其他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技術朝著高精度、高可靠性、寬測量范圍、微型化及微功耗方向發...
我國海洋石油行業發展前景前景如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