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光熱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提起太陽能發電就會想起光伏。其實, 除了光伏, 還有一種太陽能的利用方式, 這就是光熱。與光伏相比的最大優點在于, 作為一種熱電站可直接產生與火電站完全相同的滿足電網品質要求的交流電, 保證電網的電壓和頻率穩定, 對現有火電站及電網系統有更好的兼容性。
2022年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方面,將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和發展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推動氣電、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發展、聯合運行。靈活調節電源方面,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將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區推動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配套發展。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采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后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顯示: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下,綠色能源的發展也按下了加速鍵。中核集團新華發電公司展示了國內最大的光熱發電一體化項目,這也是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化蝶變的一個縮影。自2013年我國首座大規模應用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并網發電算起,近十個年頭的產業化探索,如今已蓄勢成一個萬億級的新興賽道。
我國首個在建的最大規模熔鹽儲能項目在紹興正式運行,此舉意味著我國在光熱發電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通過光熱儲能,CSP可以緩解光伏和風電的功率波動,緩解限電,預計至2024年,作為千兆瓦可再生能源綜合體的一部分,中國將在每個省份建設30個光熱發電項目,這正反映出氣候行動的緊迫性和所需的規模。
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10.6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4.8%,較2012年增長17個百分點。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798萬千瓦,分別占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6.5%、13.8%、12.9%、1.6%,分別連續17年、12年、7年、4年穩居全球首位。同時,光熱發電總裝機規模達到57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光熱發電裝機容量約為59萬千瓦,共12個項目,主要分布在甘肅(21萬千瓦)、青海(21萬千瓦)、內蒙古(10萬千瓦)和新疆(5萬千瓦),另有2萬千瓦分布在其他省。從技術來看,我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和多能互補項目中采用的技術以塔式技術較為常見,占比超過一半。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光熱發電裝機容量約為59萬千瓦,共12個項目,主要分布在甘肅(21萬千瓦)、青海(21萬千瓦)、內蒙古(10萬千瓦)和新疆(5萬千瓦),另有2萬千瓦分布在其他省。通過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我國光熱發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基本形成,光熱發電站使用的設備、材料得到了很大發展,并具備了相當的產能。在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中,設備、材料國產化率超過90%,在部分項目中,比如青海中控德令哈5萬千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已達到95%以上,并建立了數條光熱發電專用的部件和裝備生產線,具備了支撐光熱發電大規模發展的供應能力,年供貨量可滿足數百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裝機。當前,國內光熱發電產業鏈主要相關企業已超過500家。
我國光熱累計規模589MW,2022年招標速度開始加快,截至目前累計招標項目規模達到613MW,在建項目規模達到2595MW。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我國光熱發電市場到2030年將達到29GW裝機,2050年將達到118GW裝機,成為繼美國、中東、印度、非洲之后的第五大市場,具有萬億級規模。在業內專家看來,2022年將會成為光熱儲能爆發元年。除光熱項目之外,8月20日,由敦煌首航節能光熱發電有限公司建設的敦煌10MW光熱電站項目、敦煌100MW光熱電站項目兩個電站也已經并網發電。
相較于電化學儲能,光熱發電配套的熔鹽儲能系統具有調峰能力更強、適合大規模應用、使用壽命長、經濟效益更優、安全環保等諸多優勢。近期各地也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與引導光熱發電項目與風光項目配套。未來伴隨風光新增裝機的持續增長,“光伏/風電—光熱”一體化趨勢有望不斷增強,光熱發電配套的熔鹽儲能需求也有望迎來集中釋放。根據業內測算,以我國適合發展光熱的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四省到2030年的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與光熱配比測算,2030年國內新增光熱裝機總規模可達13GW。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采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
查看詳情
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具備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許多優勢。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
王健林已將萬達酒店發展超65%股份抵押給新加坡淡馬錫據港交所權益披露文件,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于1月11日持有萬達0...
深度學習推動人工智能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AI 大生產平臺可以讓 AI 技術以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方式輸出給千行...
最新調查:AI研究領域中國論文數量和質量超美國《日本經濟新聞》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人工智能(AI)研究領域,中國...
1%超級富豪拿走全球三分之二新財富全球新增財富正在向最富裕的階層流動,貧富差距不斷加劇。據英國《衛報》15日報道1...
阿里巴巴擬在歐洲推出“貨到付款”服務據報道,阿里巴巴開始允許在其跨境電商平臺上的歐洲購物者在收到商品后才付款,...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