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體驗者,如何培養體驗者釋放潛在能量,培養如何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是解決教育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
自然教育,是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體驗者,如何培養體驗者釋放潛在能量,培養如何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是解決教育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強者的教育模式。
從組織機構來看,自然科普一般由專業的、經授權的機構來組織實施,包括政府部門、科技館、博物館、科普基地等,活動經費一般由政府撥款或企業、基金會、社會組織等捐贈;而自然教育是新興事物,政府尚未設置專門的行政管理和工作機構,除少量自然保護地、自然公園、城市公園外,大部分自然教育活動目前還是由企業或民間組織來開展實施,活動經費以自籌或捐贈為主,較少有財政撥款。
從實施過程上來看,自然科普往往是將自然環境相關的科學知識從傳播者導入接受者的單向傳播過程,主體、客體和受眾有著明顯的角色區別;自然教育則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大自然就是老師,天地曠野就是課堂,“老師”的自我定位是教育活動中的引導者和看護者,他們與學生一起感受、一起成長,共同實現自我,教師、學生乃至自然萬物和諧一體、彼此相融。
從知識需求來看,自然科普需要以大量的科學知識為載體,使公眾形成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自然教育則不需要以特別深奧的專業知識為背景,從業者更強調要儲備相關領域基礎類知識,一次農耕體驗、一場自然游戲、一次森林之旅,都是一次自然教育的過程。
自然教育相關實踐在英國、德國、北美、日本等國家起步較早,發展已相對成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管理、人才培養、項目設計和運營體系。
美國各州現已有3000個戶外自然教育中心,全國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國家公園、森林、濕地等場所都承擔著對中小學生的自然教育任務,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源于19世紀30年代的露營教育、強調關注自然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保育教育、美國農業部發起的鄉村教育、鼓勵實踐中學習的“做中學”哲學、強調思考人地關系的資源管理教育等。
從行業實踐上看,從民間發起、自民間開始繁榮是中國自然教育行業發展的獨特性,而如何實現行業從繁榮起步到規范穩定,推動我國自然教育行業走向理性、規范發展之路,則是當前自然教育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中國自然教育發展快而不穩,存在缺乏立法與規范、專業機構規模小、專業人才不足等現實問題。
眼下,自然教育正在成為各地青少年喜愛的校外教育內容。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林草、旅游、教育等各領域“十四五”規劃,都對自然教育作出部署,這些頂層設計為自然教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
上海目前已經分兩批為20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授牌,正在研發不同時節、不用類型、面向全齡受眾、兼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自然教育課程服務體系,打造一批自然教育知名活動品牌。
2020年四川省評出27處自然教育基地,其中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被授予“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國際實訓基地”、宜賓市翠屏區高橋竹村被授予“四川省自然教育(竹類)國際交流基地”。
2021年青海省新建自然教育示范學校25所,覆蓋40所生態學校(濕地學校),成為全方位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其中,西寧市七一路小學、西寧市第一中學等七所生態學校(濕地學校)被共青團青海省委授予“共青團綠色課堂實踐學校”稱號。
山西、吉林、浙江、福建、湖北、廣東、河北、黑龍江、貴州、陜西、上海等省(市)也都建立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學校(基地),不斷推動自然教育學校(基地)規范化、標準化,提升自然教育服務能力。截至目前,中國林學會共認定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230家,發布自然教育團體標準5項,自然教育優質活動課程105項,推薦自然教育優質書籍126本。
近年來,隨著生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21年北京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4.6%,豐富的生態資源不但北京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綠色生活空間,也為自然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優質的場域。目前,北京已在200余個城市公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各類基地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及活動。自然解說員、森林體驗師等一批批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帶領市民感受生態之美,自然教育活動正在成為首都的“綠色名片”。
目前,自然教育類課程種類頗多,有以冬令營、夏令營形式開展的親子旅行,包括環境保護、農耕實踐等在內的戶外自然體驗課程,還有講解自然知識的室內自然教育課。活動場地從國內動物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拓展到國內外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園等生態場所。
2021年7月,《“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為“十四五”時期自然教育服務國家戰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在保護的前提下,對一些生態穩定性好、環境承載能力強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沙漠等自然空間依法依規進行科學規劃,開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戶外運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
廣東、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黑龍江、湖北等省亦出臺了推動自然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指導各地多措并舉推動自然教育活動。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自然教育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自然教育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
自然教育,是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體驗者,如何培養體驗者釋放潛在能量,培養如何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查看詳情
塑料管道是指用塑料材質制成的管子的通稱。塑料管道具有自重輕,衛生安全,水流阻力小,節省能源,節省金屬,改善生活...
法律服務,簡稱“法服”,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包括法人內部在職人員、退、離休政法人員等)或...
據行業媒體消息,萬華化學煙臺銷售公司新材料事業部近日發布調價通知函,決定自即日起,提高萬華國內市場所有PMMA產品...
春節后,江蘇造船工業迎來復工復產“開門紅”。2月10日,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裝箱船“鑫福102輪”在太倉海事局海巡艇的...
在國際芯片巨頭英特爾、三星業績大幅下滑之后,又有多家巨頭發出業績下滑預警。萬億市值芯片巨頭AMD、高通最新單季度9...
乘聯會近日發布1月國內汽車銷售數據。數據顯示,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