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全產業鏈產銷兩旺,支撐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從2021年的170吉瓦,有望增長到2022年的250吉瓦,增幅47%,創造新的歷史紀錄。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累計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在4.9億千瓦左右。
兔年春節之后,硅料價格出現反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硅料價格延續上漲走勢,周漲幅在11%左右,其中單晶復投料主流成交價在23萬元/噸到24.5萬元/噸。一、二線企業成交價仍存在分化,復投料最低價在22萬元/噸,最高價有個別散單在25萬元/噸左右。
2022年光伏行業高景氣度保持延續。呂錦標介紹,在多晶硅等材料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光伏全產業鏈產銷兩旺,支撐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從2021年的170吉瓦,有望增長到2022年的250吉瓦,增幅47%,創造新的歷史紀錄。同時,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作為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主力”,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60%左右。
光伏龍頭公司2022年業績不俗。例如,通威股份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2億元-272億元,同比增長207%到231%;隆基綠能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5億元到155億元,同比增長60%到71%。
“雖然2022年光伏行業利潤集中到上游主要材料企業,但下游龍頭企業在營收和利潤表現,都創造新的紀錄,再加上裝備和配套產業同步發力,全產業鏈都抓住了全球碳中和引領下的可再生能源轉型,光伏行業發揮了三年疫情期間逆勢增長、加速增長。”呂錦標分析,除了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產業技術的儲備和持續創新。
呂錦標表示,隨著體量增長,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從少數龍頭引領,到眾多頭部企業齊頭并進。多晶硅環節形成五大龍頭引領,超越國外兩大巨頭,夯實原料基礎;電池企業實現了從P型到更高效的N型升級;硅片電池組件一體化企業快速增長,主導了全球光伏市場,并且根據業務拓展需要向外拓展,在壯大東南亞制造基地的同時,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累計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在4.9億千瓦左右。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調查
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全球減排作出積極貢獻,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
新型儲能具有響應快、配置靈活、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可在電力運行中發揮頂峰、調峰、調頻、爬坡等多種作用,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術占比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占比分別達3.4%、2.3%,占比增速明顯加快。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隨著我國電力行業電源結構、網架結構等發生重大變化,電力系統運行管理的復雜性不斷提高,對輔助服務的需求量顯著增加。提供輔助服務主體范圍包括新型儲能、自備電廠、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虛擬電廠等。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趙學順介紹,去年年底,我國統一的輔助服務規則體系基本形成。通過輔助服務市場化機制,2022年全國共挖掘全系統調節能力超過9000萬千瓦,年均促進清潔能源增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煤電企業因為輔助服務獲得補償收益約320億元,有效激發了煤電企業靈活性改造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2022年電力市場交易規模和主體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全國市場交易電量共5.2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60.8%,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其中,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首次超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近50%,市場在促進電力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的作用不斷增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7年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國家能源局2月13日公布的成績單顯示,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呈現發展速度快、運行質量好、利用水平高、產業競爭力強的良好態勢。
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
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帶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
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5億千瓦,連續3年突破1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高2.5個百分點。
可再生能源中,我國最先發展的是水力發電,從三峽工程建設開始,我國加快了水電重大裝備的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去年年末全面投產的白鶴灘水電站創造六項世界第一。同時風電、光伏自2018年以來快速發展,最新累計裝機量與2018年末相比均實現翻倍。
裝機量連續創新高的同時,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也明顯提高。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達到1.1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這一數字已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世界范圍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全球新能源產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轉移,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全球減排作出積極貢獻,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我國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2023-2027年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在光伏產業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大力支持下,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近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互補和經濟合作,產業競爭力實現了整體提高。隨著國家政策對光伏產業...
查看詳情
未來寵物經濟業市場機會在哪?寵物經濟崛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單身人群大量增加,同時老齡化加2...
未來集中供暖行業市場機會在哪?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障用戶安全可靠2...
未來寵物罐頭市場機會在哪?隨著國內養寵人士逐漸增多,寵物食品罐頭的品牌不斷涌現,國內寵物食品競爭格局較分散,而2...
隨著“雙碳”政策的推出,工業酶制劑在碳中和中的應用得到重視,在CO2的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中,選擇性較高、反應過程綠2...
IDC連接器行業市場供需分析IDC連接器,也稱為刺破式連接器,或者絕緣位移連接器,作用是連接被阻斷電路或孤立不通電路...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教材〔2019〕3號),國家實行中小學教材審定制度,未經審定的教材,不得出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