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GC:智能創作時代》一書的序言中,經濟學家、橫琴新區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將這場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引發的智能數字化轉型稱為“媲美新石器時代的文明范式轉型。”在他看來,“沒有內容就沒有人類文明。”
在《AIGC:智能創作時代》一書的序言中,經濟學家、橫琴新區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將這場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引發的智能數字化轉型稱為“媲美新石器時代的文明范式轉型。”在他看來,“沒有內容就沒有人類文明。”
這一點與杜雨的態度不謀而合:“創造力才是人工智能的智能二字的本質體現,是區分人類與傳統機器最本質的標準之一。”
若將其置于長周期產業結構視角下,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第一次科技革命,電力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技術帶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杜雨告訴記者,“相較于前兩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并不是單點的一次性革命,而是由多種技術領域共同引領的持續性變革。而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這一次科技革命的延續。”
“但從生產力的角度講,又可以說人工智能正在引領一場新型科技革命。”杜雨提到,當今的數字經濟很多時候是互聯網上的內容驅動的,比如大家日常會刷的短視頻、看的圖文平臺的資訊等。
而在智能創作時代,視頻和圖文自媒體都可以運用AIGC工具去生成視頻文案,圖像素材等,這毫無疑問就是提升了生產力。當然,這種生產力的提升雖然直接作用于內容領域,但會間接影響到其他領域。
以電商為例,利用AIGC工具,服裝生產廠商可以快速生成服裝版型的模特效果圖,放在網上試賣款型,試出爆款并投入生產,大大縮短了以前找模特、拍攝、修圖等一系列工作的時間成本。
“而從內容生產方式來看,從機器學習到智能創造的這一過程,也足以體現生產力變革之深刻。”杜雨告訴記者,過去界定內容生產的類型是PGC(專家創作內容)和UGC(用戶創作內容)。
其中,PGC的重點在Professional,指的是專業機構生產內容。例如,早年間拍電影,都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向大眾生產內容。
到后來,我們用短視頻App就可以拍微電影。隨著技術發展,內容生產從Professional(專業化)到User(用戶),也就是進入UGC時代,全民都可以生產內容。
“AIGC與PGC、UGC的不同之處恰恰在于,無論是PGC還是UGC都是人類在生產內容,而AIGC則是‘機器人’參與生產內容。”這就意味著自然智能所“獨有”和“壟斷”的寫作、繪畫、音樂、教育等創造性工作的歷史走向終結。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與早期人工智能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新信息環境、海量數據基礎和持續演進、不斷豐富的戰略目標的引領下,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兩大基礎平臺和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和人機交互三大通用技術,以新型計算架構、通用人工智能和開源生態系統為主要導向,持續搭建和完善技術框架體系,不斷逼近技術奇點,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
人工智能作為萬物互聯時代最前沿的基礎技術,將能夠滲透至各行各業,并助力傳統行業實現跨越式升級,實現全行業的重塑,成為掀起互聯網顛覆性浪潮的新引擎。人工智能覆蓋的產業相對較廣,主要包括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涵蓋多個不同的技術及應用場景。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產業格局尚未成熟,上中下游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依托百度、阿里云、騰訊、科大訊飛公司、商湯集團,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智能視覺5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迅速,已經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和場景。中國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刺激著各行各業的經濟,應用市場潛力巨大。
此外,目前的人工智能產業仍面臨六大挑戰:前沿科研與產業實踐尚未緊密銜接;人才缺口巨大;數據孤島化和碎片化問題明顯;可復用和標準化的技術框架、平臺、工具、服務尚未成熟;一些領域存在超前發展、盲目投資等問題;以及創業難度相對較高,早期創業團隊需要更多支持等。其中,人才短缺的問題尤為嚴重。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或智能程序充當人類助手,幫助人們完成復重性、危險性的任務,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和大范圍應用的展開,人們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隱私和倫理等方面的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優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
人工智能板塊在基礎技術層和實際應用層已誕生出新的投資領域,讓各公司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與多元,未來五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規模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商業變現有望加速。ChatGPT的火熱帶來市場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的關注,AI領域市場空間逐步廣闊。
據Gartner測算,當前AIGC占所有生成數據小于1%,預計該數字到2025年或上升至10%,覆蓋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以及虛擬人等領域,或成元宇宙基建內容的組成部分。
處于爆發式創新前夜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從“可用”邁向“能用”“好用”。河南通過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探索算力普惠化,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更多可能。
依托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類似的智能場景已在多個行業領域中實現。河南農業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喬紅波介紹,該校已完成農作物檢測系統的基礎模型訓練,并部署到生產工控機上,可實現對農作物病蟲害識別與監測,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更能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生態環境。
2022年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平均算力使用率超過90%,峰值用戶數超過300。作為河南首家、全國繼深圳和武漢后第三家建成并投用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中原地區人工智能產業的重大算力基礎設施,也是中國算力網的重要節點之一。
其算力平臺基于昇騰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平臺建設,總規劃人工智能算力300P,一期建設投用算力100P,相當于每秒十億億次的計算速度。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報告對中國人工智能應用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人工智能應用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與早期人工智能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新信息環境、海量數據基礎和持續演進、不斷豐富的戰略目標的引領下,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兩大基礎平臺和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和人機交互三大通用技術,...
查看詳情
光觸媒也叫光催化劑,是一種以納米級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的總稱。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干燥后形...
PVC產業市場發展現狀如何?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開展和電子信息化進程加快,商業/批發、工業/制造業、交通/運輸、現P...
全國最新豆粕價格行情走勢分析昨日收盤豆粕2305合約3874元/噸,較前日上漲17元,漲幅0.44%;菜粕2305合約3214元/噸...
商業保理是一整套基于保理商和供應商之間所簽訂的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融資、信用風險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和催收服...
全國家電行業營收達1.75萬億2022年,全國家電行業承壓增長,總體保持發展穩定。數據顯示,去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
通信電源系統是通信系統的心臟,穩定可靠的通信電源供電系統,是保證通信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一旦通信電源系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