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國內電商,跨境電商的供應鏈鏈條涉及采購供應、物流配送、報關清關、電子支付、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其中,供應鏈和物流又是重中之重。
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62億元,同比下降70.15%,僅為2021年融資總額的三成,也創五年來最低。對比來看,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融資額約100.7億元,同比增長339.54%,2019年巔峰時期融資總額一度高達230.8億元,同比增長129.19%。
一方面,無論是亞馬遜封號潮事件,還是疫情沖擊消費力、通貨膨脹、匯率波動、國際物流等壓力和困境等系列疊加因素,都讓跨境電商企業近兩年面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很多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戰略布局。
另一方面,以SHEIN、阿里速賣通、拼多多旗下的Temu和Tiktok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新出海四小龍”迅速崛起,這些企業在海外“大殺四方”之時,賣家有更多渠道選擇,也可以平攤風險。此外,以東南亞、拉美為代表的區域,正成為新的“掘金”之地,跨境電商藍海市場還在不斷涌現。
比起國內電商,跨境電商的供應鏈鏈條涉及采購供應、物流配送、報關清關、電子支付、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其中,供應鏈和物流又是重中之重。
以物流為例,數據顯示,跨境電商物流費用在整個跨境電商的成本通常占到交易額的20%-30%,而國內電商物流成本率僅在5%以內。
有觀點認為,跨境電商的競爭已經從銷售轉移到供應鏈的較量。在供應鏈環節重,采購流程中的需求洞察、成本控制等關鍵要素正變得困難,同時受時效性、安全性和合規性多種因素影響,跨境電商供應鏈的協同與整合變得尤為重要。
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也正全面滲透跨境電商產業各個環節,成為推動行業迭代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該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2477.56億元,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6%,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同比增長12%。
總體來看,第三財季阿里的海外電商數字商業板塊、菜鳥以及本地生活板塊的收入增長,抵消了核心電商業務中國數字商業板塊的收入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0至12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依次為-0.5%、-5.9%、-1.8%。受消費疲軟和疫情等因素影響,淘寶天貓等消費業務短期承壓。
具體到業務層面,該季度阿里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實現收入1699.86億元,同比下降1%。淘寶天貓線上實物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單位數下降。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下降原因包括時尚、配飾類目的需求疲軟,但醫療保健、寵物護理和生鮮產品的增長以及消費電子類目的降幅減小,部分抵消了GMV的下降。
阿里最為核心的“客戶管理”收入在本季度僅為913.44億元,同比上一年的1000.89億元直接減少了9%,即87.45億元。
中國核心商業板塊中,直營業務10%的幅度增長支撐了板塊收入的穩定。在第三季度國內疫情反復的情況下,依靠強履約服務,阿里巴巴第三財季自營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0%,其中盒馬和阿里健康為主要驅動力。盒馬季度內實現雙位數同店銷售增長,并同比大幅減少了虧損。
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1萬元的消費者數維持在約1.24億,并有98%的留存率。
第三財季,在淘寶和淘特上M2C商品產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長超過35%,淘菜菜繼續推動雜貨和生鮮產品的品類滲透。此外,淘特和淘菜菜通過優化用戶獲取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繼續減少虧損。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建議分析報告》顯示:
海外電商業務率先迎來復蘇周期
受雙11、世界杯、黑色星期五等多重海外消費旺季疊加因素帶動,第三財季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實現收入194.6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8%。
得益于土耳其電商Trendyol的增長,帶動了阿里國際零售業務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3%、收入同比增長26%。此外,本季度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訂單同比增長3%,Lazada在東南亞的訂單增長正在恢復,實現同比小幅回升。
在菜鳥的支持下,速賣通在海外持續改善跨境配送交付時效,菜鳥有5個新海外分揀中心投入服務,總數增至15個。去年12月,阿里在西班牙上線了新電商平臺Miravia,速賣通還上線了“全托管”新業務。
本地生活服務板塊在第三財季實現收入131.64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餓了么持續實現正GMV增長、每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持續為正數,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虧損也在加速收窄,同比上一年度同期,板塊虧損大幅縮減近4成。疫情期間不斷上升的雜貨和藥物需求,讓餓了么非餐訂單實現強勁增長,帶動了整體平均訂單金額上升。
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2%。
2022年1-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93961億元,下降0.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22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0448億元,比上年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85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按消費類型分,2022年商品零售395792億元,比上年增長0.5%;餐飲收入43941億元,比上年下降6.3%。
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
2022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總體穩步增長。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2%。
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監測顯示,2022年網絡零售市場部分商品品類銷售實現兩位數增長。在18類監測商品中,8類商品銷售額增速超過兩位數。其中,金銀珠寶、煙酒同比分別增長27.3%和19.1%。
從地區來看,東北和中部地區網絡零售增速較快。2022年,東北和中部地區網絡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2%和8.7%,比全國增速分別高出9.2和4.7個百分點。東部和西部地區網絡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8%和3%。
過去一年,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彰顯活力。重點監測電商平臺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累計觀看超1.1萬億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萬個,活躍主播近110萬人。即時零售滲透的行業和品類持續擴大,覆蓋更多應用場景,加速萬物到家。
同時,農產品網絡零售增勢較好。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99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
《2023-2028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建議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建議分析報告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
查看詳情
滑雪行業市場現狀發展如何?滑雪運動是運動員把滑雪板裝在靴底上在雪地上進行速度、跳躍和滑降的競賽運動。該運動主要2...
低聚糖行業現狀如何?低聚糖又名寡糖( oligosaccharide)或少糖類,是一種新型功能性糖源,低聚糖集營養、保健、食療...
光觸媒的概念光觸媒也叫光催化劑,是一種以納米級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的總稱。具有代表性的光...
微波組件包括微波器件,又叫射頻器件,比如濾波器、混頻器等等;也包括由微波電路、分立的微波器件共同組成的多功能組...
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含量低于0.3%(干物質重量百分比)的大麻屬原植物及其提取產品。CBD,英文全稱為Cannabidiol8...
寵物用品有狗類附屬用品;貓類附屬用品;貓、狗潔凈用品;其他小動物附屬用品;兩棲類動物,昆蟲如螞蟻和鞘翅目、蛛型...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