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18日,華為聯合山東能源集團舉行發布會,宣布華為盤古大模型在礦山領域實現首次商用。這將解決人工智能在礦山領域落地難的問題,引領礦山AI開發模式從作坊式向工廠式轉變,為AI大規模進入礦山打下堅實基礎。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18日,華為聯合山東能源集團舉行發布會,宣布華為盤古大模型在礦山領域實現首次商用。
這將解決人工智能在礦山領域落地難的問題,引領礦山AI開發模式從作坊式向工廠式轉變,為AI大規模進入礦山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AI大模型在能源領域的全球首次商用,山東能源、云鼎科技、華為在前期試點驗證AI大模型賦能工業生產領域的基礎上,正在開發和實施首批場景應用,涵蓋采煤、掘進、主運、輔運、提升、安監、防沖、洗選、焦化9個專業21個場景應用。
盤古大模型3.0是一個完全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包括政務、金融、制造、礦山、氣象等大模型,盤古大模型在礦山場景首次商用進一步打開了AI在B端落地的可能性,未來AI大模型更廣闊的應用場景應該在多個垂直行業領域。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煤礦軍團董事長鄒志磊表示,盤古礦山大模型的發布,標志著人工智能在礦山領域應用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將為礦山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通過構建統一標準、統一架構,形成統一的數據規范,助力智能礦山高質量建設,加快形成礦山大模型的行業標準,讓更多的礦企享受大模型的好處。
公司方面,證券時報表示主要包括:云鼎科技:公司通過與華為的戰略合作,結合華為盤古大模型打造集數據+算法+算力+平臺一體化的產品,促進煤礦行業降本、增效、提安,并逐步推廣到礦山、化工、電力、新能源等領域。
梅安森:公司與華為在智能礦山領域進行開放式的全面合作,是AI在智能礦山領域應用落地的代表。
智能制造的實現需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業是為我國工業生產體系和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等特征,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是重點產品有所突破,如在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數控鏜銑床等方面有所突破。
同時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兩個集團的年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進入世界機床產業前10強。
同時涌現出重慶川儀、京儀集團、浙江中控、和利時、新松機器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瓦軸集團、沈鼓集團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以及聚光科技、天瑞儀器、威爾泰等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
數字化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是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徑。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5年我國數字化制造行業產值918.4億元,到2021年國內數字化制造行業產值達到了2776.9億元,預計2023年國數字化制造行業產值有望達到4000億元。
體量巨大的國內市場、快速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等,都為我國發展數字化制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我國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注隨著“中國制造2025”政策的出臺逐漸加強:《中國制造2025》里明確提出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兩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
這一主題在“十四五”期間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中專辟第五篇論述“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中國制造是機會,是因為過去40年的崛起,讓中國的制造在很多的細分領域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中國制造是使命,為中國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出路就是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制造離不開智能系統管理軟件。
互聯網、物聯網、管理技術是數字化的技術基石。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將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添磚加瓦。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前景廣闊,企業數字化轉型機遇巨大。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智能制造的特征是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通互聯為支撐。
其中,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即是制造業的智能化。因此,以制造環節的智能化系統為重點,嘗試構建了一個以智能工廠為基礎的智能制造系統的體系架構。
美國、日本和德國為第一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引領型”國家;英國、韓國、中國、瑞士、瑞典、法國、芬蘭、加拿大和以色列為第二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先進型”國家。
從發展格局來看,歐美傳統制造業強國擁有較多技術與經驗積累,轉型升級難度較小,具備較強競爭實力;基于世界工廠時代的積累,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呈現出較大競爭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是重點產品有所突破,如在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數控鏜銑床等方面有所突破。
同時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兩個集團的年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進入世界機床產業前10強。
同時涌現出重慶川儀、京儀集團、浙江中控、和利時、新松機器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瓦軸集團、沈鼓集團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以及聚光科技、天瑞儀器、威爾泰等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
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和能源資源環境的約束,對智能制造裝備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未來5-1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將逐步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使產業生產效率、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顯降低,同時智能制造裝備的進口替代亦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和主要驅動力之一。
智能制造行業報告對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未來,智能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智能制造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智能制造行業的市場規模、智能制造市場供需求狀況、智能制造市場競爭狀況和智能制造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智能制造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
查看詳情
國家藥監局6月共批準注冊醫療器械產品264個據國家藥監局消息,2023年6月,國家藥監局共批準注冊醫療器械產品264個。其...
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分析報告顯示,受益于成本持續降低,預估2023年OLED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50%。近期除...
環氧樹脂的原料主要包括雙酚A及環氧氯丙烷,2023年上半年兩大原料均呈現下跌趨勢,對于環氧樹脂的成本支撐有所減弱,2...
日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更新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名單,一日內共有1555家收單外包服務機構通過備案,單日成功備案機構...
據水泥網消息,根據市場反饋,從7月5日至8月10日,四川地區水泥企業的用電負荷將大幅減少,熟料線停產,部分企業甚至7...
腫瘤早篩是指用快速、簡便的方法,從大量看起來健康、尚未出現癥狀的目標人群中篩選出極少數腫瘤高危群體,可以及早發...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