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儲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個名詞,代表儲層儲存油氣的能力。
一、儲能企業加速擁抱資本市場
2023年8月2日-3日,第八屆儲能西部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辦,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海生在發布《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暨CNESADatalink2023上半年儲能數據》時表示:2023年1月份-6月份,我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儲能電池(不含基站/數據中心備電類電池)產量超過75.0GWh,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過55%。
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在此次論壇上表示,當前新型儲能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迫切需要加快推進多元化技術進步,加快原料、設備、系統各層面成本下降。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儲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個名詞,代表儲層儲存油氣的能力。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尋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進方法,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首要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來說,既有節能減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長以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儲能產業。
按方法分按方法粉主要可分為電池儲能、電感器儲能、電容器儲能幾大類,此外,還有其它的儲能方式:比如機械儲能等。電池儲能大功率場合一般采用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應急電源、電瓶車、電廠富余能量的儲存。小功率場合也可以采用可反復充電的干電池:如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電感器儲能電感器本身就是一個儲能原件,其儲存的電能與自身的電感和流過它本身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E=L*I*I/2。由于電感在常溫下具有電阻,電阻要消耗能量,所以很多儲能技術采用超導體。電感儲能還不成熟,但也有應用的例子見報。電容器儲能電容器也是一種儲能原件,其儲存的電能與自身的電容和端電壓的平方成正比:E=C*U*U/2。電容儲能容易保持,不需要超導體。
儲能主要是指電能的儲存。儲存的能量可以用做應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電網負荷低的時候儲能,在電網高負荷的時候輸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減輕電網波動。能量有多種形式,包括輻射,化學的,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力,高溫,潛熱和動力。能量儲存涉及將難以儲存的形式的能量轉換成更便利或經濟可存儲的形式。
按技術分類,根據儲能技術能量存儲原理的不同,儲能技術可分為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以及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主要是通過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進行能量的存儲和釋放,這類儲能技術運用非常廣泛,主要產品有鉛酸電池、鋰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電磁儲能主要是靠建立磁場或者電場存儲電能,主要產品有超導磁儲能、超級電容器。機械儲能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形式存儲,主要產品有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儲能電站可以作為新能源并網的"緩沖區",從而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電能質量,維護系統的穩定性。
儲能本身不是新興的技術,但從產業角度來說卻是剛剛出現,正處在起步階段。中國沒有達到類似美國、日本將儲能當作一個獨立產業加以看待并出臺專門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為儲能付費機制的前提下,儲能產業的商業化模式尚未成形。
據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儲能項目新增裝機為18.3GW,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型儲能新增裝機為10.2GW,同比增加117%。新型儲能以鋰離子電池為主要技術,2021年鋰電池儲能累計裝機量占全球新型儲能裝機量的90.9%。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46.1GW,同比增長29.5%。截至2021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為5.12GW,同比增長56.5%。據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將有效釋放儲能廣闊需求空間,2022-2025年國內儲能新增需求量約179GWh。全球儲能新增需求量約630GWh。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光伏、風電占比的不斷提高,電力系統的供需均面臨強不確定性。供需平衡機理將向概率化、多區域、多主體的源網荷儲的平衡模式轉變。在碳達峰期,主要依靠靈活的火電、抽蓄等儲能提供調節能力,支撐大規模風電光伏并網消納,抽蓄與電化學儲能快速發展。在碳中和期,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具備主動支撐能力,但是退役煤電機組仍保留一定容量,保障安全備用,多尺度多技術類型的儲能體系與共享模式,全面形成各種低碳多元靈活性資源體系。
“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實現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實現了實質性進步。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新能源+儲能”、常規火電配置儲能、智能微電網等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逐步拓展,國家和地方層面政策機制不斷完善,對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的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達5940萬千瓦,同比增長37%。其中,抽水蓄能占據最大比重,累計裝機達4610萬千瓦;新型儲能繼續保持高增長,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超過2021年同期的2倍,達到1270萬千瓦。
隨著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不斷提升,與新能源發展緊密相關的儲能技術和產業也備受關注。截至2023年初,全國已有26個省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的裝機目標,總規模接近6700萬千瓦。
而國內2022年單年新增規劃在建的新型儲能項目規模達到10180萬千瓦/25920萬千瓦時,并且大部分項目都將在近1至2年內完工并網,規模數字已遠超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設置的2025年實現3000萬千瓦裝機的目標。此外,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陜西、山東、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廣西、湖南、青海、河南等10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儲能示范項目216個,規模合計2220萬千瓦/5380萬千瓦時。
儲能領域專家表示,2022年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同時儲能的政策、價格機制、市場環境不斷改善,促進了中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的高速發展。隨著“雙碳”戰略下儲能需求的擴大,儲能技術性能與成本的持續改善,加以政策支持,2023年中國儲能將迎來又一個高速發展的一年。預計“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將持續高速發展,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55%-70%,市場規模將會屢創新高。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按方法分按方法粉主要可分為電池儲能、電感器儲能、電容器儲能幾大類,此外,還有其它的儲能方式:比如機械儲能等。1、電池儲能大功率場合一般采用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應急電源、電瓶車、電廠2...
查看詳情
蒙古國將與美國深化稀土開采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當地時間8月2日訪問華盛頓時表示,蒙古國將深化與美國在稀土開采方面...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在大中型醫療機構逐步推廣保育設備。嬰兒保育設備是醫療器械行業中的一個細分產業,包...
人們將產量大、價格低、用途廣、影響面寬的一些塑料品種習慣稱之為通用塑料。其內涵常隨時代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有些變...
中國汽車保險市場在若干次大規模調整期間實現了快速發展。隨著汽車保有量激增和車險普及,管制型市場存在的產品單一、...
糧食市場將迎來發展趨勢:中方呼吁完善全球糧農治理體系 糧食市場需求如何當地時間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沖突及饑荒問題...
光伏產業潛力分析:五糧液進出口公司新增光伏銷售業務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發生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