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消費的支撐。今年以來,江蘇文旅市場重現熱騰騰的“煙火氣”:南京、蘇州等城市成為“網紅”旅游目的地,立足本土文化ip開發的常州恐龍園、淮安西游樂園等主題樂園受到追捧。
江蘇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到10847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51.56億元,居全國前列;江蘇廣電、鳳凰出版、江蘇有線再次入選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新華報業、江蘇卓易首次入圍提名獎……一年來,江蘇文化產業發展呈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果。
2023江蘇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現狀
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一系列政策“保駕護航”。去年以來,江蘇印發《江蘇省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意見》《推進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江蘇行動方案》《江蘇省沿海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揚子江城市群數字文化產業與創意經濟跨越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著力構建“三軸一圈”文化產業布局,促進江蘇文化產業區域聯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江蘇發布“十四五”時期文化及相關產業重點項目清單、2023年江蘇省重點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名錄,實行動態化管理、清單式推動、責任制落實,加快推動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等重大項目建設。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消費的支撐。今年以來,江蘇文旅市場重現熱騰騰的“煙火氣”:南京、蘇州等城市成為“網紅”旅游目的地,立足本土文化ip開發的常州恐龍園、淮安西游樂園等主題樂園受到追捧。
一系列數據,傳遞著文化消費市場的信心——今年1-8月,江蘇共舉辦各類營業性演出14.3萬場次,演出審批數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49.2%;根據銀聯數據,江蘇1-8月文旅消費總額達3451億元,占全國近10%、占比全國第一。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筑設計。
據對全國6.9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調查,2022年,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180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0.9%。在9個文化行業中,內容創作生產、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投資運營、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等5個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實現增長,增速分別為3.4%、3.3%、3.2%、2.1%和0.3%。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張鵬表示,2022年,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促進文化產業各項政策顯效發力,全國文化產業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文化新業態行業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文化新業態發展韌性持續增強。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4386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4.4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36.0%,占比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在16個行業小類中,13個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增長面達到81.3%。其中,數字出版、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增值電信文化服務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等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30.3%、21.6%、18.6%、16.9%和10.2%。
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2022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269億元,比上年增長5.8%,快于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4.9個百分點;占全國的比重為15.0%,占比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東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793億元、9171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5%、0.1%。東北地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29億元,比上年下降1.0%。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動態聚焦分析及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
隨著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以下簡稱“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65502億元,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1.0%。分產業類型看,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服務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169億元和8440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0%和1.7%;文化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51932億元,比上年下降1.1%。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文化相關領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3403億元和6209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1%和1.0%。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內容創作生產、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傳播渠道等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4.0%、2.6%、2.4%、2.0%和0.4%;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行業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下降0.4%、0.6%、0.7%和6.3%。分區域看,東部、中部、東北地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0700億元、26525億元和172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1.8%和0.3%;西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6552億元,比上年下降1.1%。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產業5.7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0.3%,占比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的發展壯大有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2022年,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51.0%,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所占比重為17.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文化制造業所占比重為31.4%,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2022年末,我國文化產業資產總計為31594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451億元,增長6.2%。分產業類型看,文化服務業、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制造業資產分別為247942億元、21738億元和46265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7.1%、4.5%和2.5%。分領域看,2022年末文化核心領域、文化相關領域資產分別為252407億元和63538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7.0%和3.3%。
文化核心領域資產占全部文化產業的比重為79.9%,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對全部文化產業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89.0%。分行業類別看,文化投資運營、內容創作生產、新聞信息服務3個行業大類資產增長較為明顯,分別比上年末增長9.6%、8.6%和7.3%。
文化產業實現利潤平穩增長,部分效益指標有所好轉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利潤總額12707億元,比上年增加341億元,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370億元,比上年增長2.8%;規模以下文化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部分效益指標比上年有所好轉,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利潤總額分別為86.1萬元和6.6萬元,比上年分別增加0.8萬元和0.2萬元。
在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部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6%,增速快于上年2.4個百分點。在九大文化行業中,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文化投資運營、內容創作生產3個行業大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兩位數,分別為28.3%、18.6%和11.0%;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6.8%、1.5%和0.4%;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新聞信息服務投資分別比上年下降5.1%、9.4%和12.3%。
《2023-2028年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動態聚焦分析及深度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動態聚焦分析及深度研究報告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筑設計。本報告由中...
查看詳情
數據要素行業政策分析 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六月開始或將進入數據要素政策加速催化期,從深圳市正式印發《深圳市...
醫藥工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快推進跨領域跨學科協同研究,推動產生新知識、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了最新一周硅片價格,本周硅片價格延續上漲趨勢。M10單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
金融機構要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金融數據的增長,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
從宏觀來看,中國發展生態建材,現階段的重點應放在引入資源和環境意識,采用高新技術對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建筑材料進行...
食品包裝紙是以紙漿及紙板為主要原料的包裝制品,需要滿足無毒,抗油、防水防潮,密封等要求,且符合食品包裝安全要求...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