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醫藥公告,公司與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Dr.Reddy's”)達成協議,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藥物馬來酸吡咯替尼片項目有償許可給Dr.Reddy's。
恒瑞醫藥公告,公司與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Dr.Reddy's”)達成協議,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藥物馬來酸吡咯替尼片項目有償許可給Dr.Reddy's。
國家醫保局日前對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初步形式審查結果進行公示,2023年7月1日9時至2023年7月14日17時,共收到企業申報信息629份,涉及藥品570個。
經審核,390個藥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業內人士認為,在更加規范的市場下,具有真正臨床價值的創新產品將更平穩進入醫保中放量,同時藥企也能通過降低銷售費用,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醫藥創新上,從而推動國內醫藥行業長期更健康的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二條關于藥品的定義:本法所稱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等。創新藥一般指創新藥物,創新藥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藥物。
相對于仿制藥,創新藥物強調化學結構新穎或新的治療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獻或專利中,均未見報道。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現狀的逐步改善,創新藥物的研究將給企業帶來高額的收益。
創新藥首先從實驗室發現新的分子或化合物開始,經過動物實驗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應,了解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再經過首次人體試驗,經歷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安全有效及質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獲得藥物監管機構的批準。先后經歷10到15年的時間,耗資可達數十億美元。創新藥物研究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國家(2006-2020)的中長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專門有“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目的是創制一批對重大疾病具有較好治療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降低對國外新藥的依賴。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駛入發展“快車道”,以國產創新藥為代表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020年共有48個創新藥物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審批,其中進口創新藥28個,國產創新藥20個。總體而言,我國創新藥從2016年的10個增長到了2020年的48個,意味著我國創新藥發展較為迅速,且未來創新藥將是醫藥行業的發展重點。
按照創新藥類型來看,化學藥物占比最大,有28項,占比59%;其次是生物藥,2020年獲批15項,占比31%;第三是中藥,2020年獲批3項,占比6%。
按照治療疾病類型來看,2020年獲批數量最多的為治療腫瘤類的創新藥,共有16項,占比34%;其次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創新藥,獲批數量有7項,占比15%;
第三是治療神經疾病的創新藥,獲批數量有6項,占比13%。按照藥物類型來看,2020年獲批數量最多的藥物類型為注射劑,占比為46%,其次是片劑,占比為27%。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顯示:
我國創新藥市場與發達國家具有較大差距。2021年,美國在全球創新藥銷售額的占比超過一半,而其他發達國家中,歐洲五國占比達到16%,日本韓國占比達到8%,中國僅3%,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從美國市場來看,美國藥品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于創新藥,2021年,美國創新藥銷售收入占比接近80%,預計2025年創新藥的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82%。
2021年,美國共計獲批創新藥50款,較2020年減少3款。其中,化學藥獲批36款,占比72%;生物藥獲批14款,占比28%。
創新藥的研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性,從I期臨床到獲得FDA批準上市的成功率平均僅為7.9%,意味著藥企需要至少布局12款藥物中才有1款可能成功,因此研發投入較大。據統計,2021年全球創新藥的研發平均成本為20.06億美元,平均研發的時間周期為6.9年。
在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下,中國國產藥物的IND數量迅速上市。2018年之后,中國首次IND新藥數量快速上升,至2021年達到644個,同比增長46.03%。
2016年以來,我國新藥臨床登記數量也迅速增長,2021年達1490個, 同比增速達47.96%。2016-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54%。
我國獲批的創新藥數量近年來整體呈增長態勢,2021年國內共有89款創新藥獲批,其中生物創新藥31款,化藥創新藥46款,中藥創新藥12款。
在西南地區,四川省成都市于2022年印發《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間,生物經濟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生物經濟總產值達到1.2萬億元,形成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產業集群等。
隨著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中國醫藥行業正在創新大道上闊步前行。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獲批的I類新藥中,22款為國產創新藥,其中包括12款小分子創新藥,8款生物藥,1款多肽類化藥及1款中藥創新藥。對比之下,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獲批上市的I類新藥。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中國首部生物經濟的五年規劃。
規劃將“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列為生物經濟4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并提出“十四五”時期,生物藥物和醫療服務社會普及程度明顯提升的發展目標,為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帶來新機遇。
新藥研發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可謂九死一生。面對市場短期的調整,創新藥研發者表現得較為淡定、篤行。相信市場會回歸到理性軌道。
真正有原始創新、全球創新能力,并有產品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會獲得更長遠的發展,也能為投資人帶來持久的回報。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
創新藥一般指創新藥物,創新藥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藥物。相對于仿制藥,創新藥物強調化學結構新穎或新的治療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獻或專利中,均未見報道。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現狀的...
查看詳情
中信證券認為,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美債利率曲線趨陡,美元先漲后跌,港美股上漲,其余多數資產價格下跌。市場交易的主...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發布《深圳市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實施“星耀鵬城”上市培...
國慶長假通常也是樓市傳統“銀十”的序幕。在假期之前,多個城市陸續優化了樓市調控措施,假期樓市表現如何?從一線城9...
華為汽車,爆了!余承東評新M7銷量:起死回生,真不容易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余承東在朋...
兵器工業是戰爭的產物,是國防工業中最早出現的一個門類。一個比較完善的兵器工業體系是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
相比于十幾年前,隨著食品監管體系的完善,劣質椰汁飲品已經成為過去。椰汁作為一個數十年的飲料品類,其生產工藝、制...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