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交所官網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及保薦人提交撤回申請文件,決定終止對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10月8日,上交所官網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及保薦人提交撤回申請文件,決定終止對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大股份”)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飼料生產商和生豬養殖企業之一。今年3月2日,正大股份向上交所遞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5.67億股,募資150億元,建設廣東湛江生豬產業鏈項目、湖北咸寧生豬產業鏈項目等18個項目。
根據招股書,1996年成立時,正大股份主營業務為飼料加工業務。經過近30年的發展,公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家集飼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生豬養殖及屠宰業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現代化農牧龍頭企業。
正大集團通過正大畜牧投資、卜蜂中國投資以及正大秦皇島食品間接持股正大股份,是其間接控股股東。
正大集團注冊在泰國,成立于1976年,目前已形成了以農牧食品、批發零售及電信電視為核心業務,同時涉足金融、地產、制藥及機械加工等行業和領域的多元化跨國集團公司,業務遍及全球21個國家及地區。
正大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牧業企業集團之一,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進入中國大陸的外商企業,率先進入農牧業和飼料業。正大集團主要股東為謝正民家族、謝大民家族、謝中民家族和謝國民家族。
盡管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和謝國民系兄弟關系,但上述四家族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不存在任一股東直接或間接持有正大集團絕對或相對多數股權的情形。飼料和生豬養殖及屠宰行業具有充分競爭市場的特點。
目前我國飼料和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飼料產業正處于向垂直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集團經營模式發展階段,生豬養殖行業正處于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持續上升的階段。
正大股份飼料業務的市場占有率,由2019年的3.35%增長至2021年的3.56%,處于領先地位;生豬養殖方面,2019-2022年6月,公司生豬出欄量分別為419萬頭、432萬頭、615萬頭和427萬頭,出欄量規模位列全國前茅。生豬養殖業務毛利率下降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正大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8.8億元、456.92億元、464.5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0.11億元、75.71億元、5.05億元。
2022年上半年,正大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18.1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3.95億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正大股份生豬養殖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49%、46.46%、8.45%和-17.12%,其中商品豬毛利率分別為25.32%、43.05%、6.42%和-18.57%。
公司表示,生豬養殖及屠宰業務毛利率波動,主要系受生豬及豬肉價格波動影響。
此前上交所的審核問詢函指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正大股份賬齡1年至2年(含2年)的應收賬款金額4128.42萬元、668.13萬元、38773.90萬元和83887.98萬元,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金額顯著增加;應收賬款前五名主要為關聯方;發行人各期末應收賬款逾期比例分別為18.82%、32.31%、54.71%和58.39%,呈逐期上升趨勢。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正大股份應收賬款期后回款比例分別為99.89%、88.77%、59.95%和21.64%,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期后回款率較低主要系關聯方部分未回款所致;申報材料顯示,報告期各期,正大股份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8.86次/年、21.48次/年、15.38次/年、12.40次/年,顯著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今年7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和《禁止壟斷協議規定》有關規定,約談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大股份等四家生豬養殖企業。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3年6月20日,牧原、溫氏、雙胞胎、正大四家企業作為發起人,簽署《互不挖人公約》,倡議不挖人、不拆臺等,有違《反壟斷法》精神,不利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約談會要求,四家企業要高度重視《互不挖人公約》存在的問題,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堅持依法合規經營。
被約談后,牧原、溫氏、雙胞胎、正大四家巨頭第一時間發布聯合聲明撤銷倡議,表示誠懇接受市場監管總局在約談中指出的問題,將立即整改,消除影響,同時為避免造成誤解,決定撤銷該倡議。支持行業內人才自由流動,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2023年上半年豬價整體處于低位運行,7月下旬豬價止跌企穩,8月延續反彈趨勢。供給方面,養殖端挺價惜售情緒仍在,疊加臺風降雨天氣持續干擾,市場有效供應量減少。需求端,受到氣溫偏高影響,消費依舊疲軟,導致豬價震蕩上行后窄幅調整。
根據產能變化情況,預計4季度生豬供需關系有望發生逆轉,打開豬價反彈空間。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今年上半年,三大上市豬企營收總和達1625.11億元,其中牧原股份營收超500億元,新希望營收接近700億元。今年上半年,三大豬企均為虧損,虧損總額為104.51億元。
一、生豬生產情況
1、生豬出欄情況
2023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7548萬頭,同比增加961萬頭,增長2.6%,2023年上半年各省生豬出欄量,湖南3250.5萬頭、河南3240.95萬頭和四川3237.7萬頭排在全國前三,占全國比率均在8.6%左右。
2、生豬存欄情況
2023年上半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3517萬頭,同比增加461萬頭,增長1.1%;相比2022年末,減少1739萬頭,下降3.84%。2023年上半年末各省生豬存欄量,河南4092.17萬頭、四川3975萬頭和湖南3964.4萬頭排在全國前三,占全國比率均超9%。
3、能繁母豬存欄情況
2023年二季度末,全國能繁殖母豬存欄4296萬頭,同比增加20萬頭,增長0.5%。2023年上半年末各省能繁母豬存欄量,四川398.5萬頭、湖南366.3萬頭和云南296.15萬頭排在全國前三,其中四川占全國比率超9%。
4、豬肉產量情況
2023年上半年,全國豬肉產量3032萬噸,同比增加93萬噸,增長3.2%,
我國是豬肉生產消費大國,同時也是生產大國。生豬養殖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為養殖活動提供服務和原材料的企業,包括獸醫獸藥企業、飼料原料企業等;中游主要是生豬養殖企業;下游主要為屠宰和加工企業。
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經營模式主要有“自繁自養”、緊密型“公司+農戶”以及松散型“公司+農戶”三種。其中,規模化養殖企業通常采用前兩種模式。
縱觀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發展歷程,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大致經歷了計劃發展時期、恢復發展時期、快速發展時期、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和現代化轉型升級時期五個階段。目前,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在促進鄉村振興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和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者對包括豬肉在內的動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加。
進入2023年,在生豬養殖再度面臨虧損的情況下,農戶主動參保的積極性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的飼料養殖專項項目的保費構成中,財政補貼比例和農戶自繳比例總和超過50%。
今年已有江蘇、廣西、廣州等地政府明確對生豬“保險+期貨”繼續給予資金支持。比如在江蘇,今年該省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持續推進生豬‘保險+期貨’試點”,今年財政支持資金較上年增加一倍,省市縣各級財政合計安排6000萬元,給予中小生豬養殖戶80%的保費補貼,試點范圍也從2022年的3個設區市9個縣(市、區)增加到7個設區市22個縣(市、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生豬養殖行業報告對中國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想了解關于更多生豬養殖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生豬養殖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生豬養殖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產品...
查看詳情
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7-2024年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2...
2023年,對外漢語培訓市場處在上升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及相關行業將采取更加完善的監管措施來保證消費者的...
我國財稅服務市場發展已有數十年歷史,早期財稅服務由兩三個人成團隊的模式開展業務,為企業提供代理記賬、稅務申報等...
2016-2020年,我國抗菌肽市場規模處于穩定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0%以上,發展到2020年,抗菌肽市場規模已突...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版權)和工業產權,原指權利人對其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
AIGC 是當前 AI 領域最熱的技術話題,并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 AIGC 相關技術創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