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6月30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7億噸,累計成交額109.12億元,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
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大力落實減排承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多個碳中和細分領域持續高景氣,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數據寶統計,2020年-2022年的三年間,22只碳中和概念股凈利潤增速持續高于20%。截至7月26日收盤,這些概念股中,10股滾動市盈率低于20倍。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過去10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約千分之六的增長速度持續升高。中國實施了大規模植樹造林生態工程,土地利用變化為凈碳匯效應,每年固定近4億噸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
過去十年,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動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初步核算,2022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7.5%,比2012年提升7.8個百分點。碳排放強度下降的同時,森林覆蓋率也獲得較大提升。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已超額完成2025年目標。
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6月30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7億噸,累計成交額109.12億元,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
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近年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采取節能降碳減排、建立完善碳市場、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風電、光伏裝機穩居世界第一。
政策促進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
2022年至今,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2022年1月29日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2022年5月30日,《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發布,其中提到,要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在工業和建筑領域應用;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今年4月6日發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提到,深入推進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夯實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礎。
在政策推動下,我國新能源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今年4月12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權威部門話開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梁昌新表示,“十四五”以來,新能源發展進一步提速,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3年超過1億千瓦,新能源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兩年增長60%以上。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增量中的占比近40%,累計實現碳減排6億噸左右,能源發展擴綠降碳成效顯著。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也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做了一個很好的加速。
近年來,不少新能源行業的優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行業規模不斷壯大。
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顯示,按申萬二級行業分類,與新能源相關的電池行業2022年的總資產為1.85萬億元,躋身行業前二十,雖然與銀行、保險、房地產開發、基建、煉化及貿易等傳統行業的規模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速遠遠高于這些行業。2022年,電池行業總資產增長率高達68.55%,位列行業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增速位居第一的為能源金屬行業,增長率為77.43%,能源金屬包括生產鋰電池所需的鋰、鈷等原料。此外,新能源相關的光伏設備行業也以48.34%的總資產增長率位居行業第四。由此可見,新能源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與傳統行業的規模正在不斷縮小。
營收方面,煉化及貿易、基建、銀行三個行業2022年營收規模位居前三,電池行業總營收為1.15萬億元,進入行業前二十。同樣從增長率角度對比可以發現,新能源行業的增速遙遙領先其他傳統行業,增速榜前三名分別為能源金屬、電池、光伏設備行業,2022年增長率分別為91.33%、84.49%、81.03%。而傳統行業中,位居第十的煉化及貿易行業增速為22.48%,房地產開發行業總營收為負增長,銀行業雖為正增長,但增長率不足1%。
此外在凈利潤方面,能源金屬、光伏設備、電池行業2022年均保持高速增長,其中能源金屬行業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26.08%,增速位居行業第二;光伏設備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50.68%,位居行業第六,電池行業增長率也超過60%,而房地產開發、煉化及貿易行業2022年凈利潤相比2021年均出現下滑,其中房地產開發行業全年凈虧損35.8億元,成為為數不多的虧損行業。
新能源車產銷高增推動產業鏈發展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的未來,滲透率會持續提高,電動化、智能化將加速演繹。
新能源汽車產業縱向延伸較長,覆蓋行業廣,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關鍵零部件,下游整車制造以及衍生出市場應用和服務。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必備核心零部件,其裝機量持續刷新紀錄。根據SNE Research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眾號數據,2017~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4%,截至2022年底,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占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比例超過55%,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為294.6GWh,同比增長90.7%。
2023年1~6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52.1GWh,累計同比增長38.1%。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48.0GWh,占總裝車量31.5%,累計同比增長5.2%;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103.9GWh,占總裝車量68.3%,累計同比增長61.5%。從動力電池類型來看,三元鋰和磷酸鐵鋰已經統治動力電池市場,短期內很難被新興技術所取代。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三名分別仍為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中創新航。6月,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的裝車量分別為14.85GWh、9.01GWh、2.90GWh,占比分別為45.13%、27.38%、8.82%。
新能源車下游主要是整車制造、服務及軟件應用企業。目前,下游整車企業龍頭包括比亞迪、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從產業鏈傳導看,下游車企的銷量直接影響到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復蘇階段,作為消費的關鍵一環,汽車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首選。
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7月21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成本;落實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的政策措施;推動公共領域增加新能源汽車采購數量;加強汽車消費金融服務等。
在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正保持快速增長。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28.3%。其中,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78.4萬輛和8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8%和35.2%,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碳中和戰略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
2020年9月,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30?60目標,即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其中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
查看詳情
2023年10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23年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9.1萬輛和28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3.8%...
裝飾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為原料,添加各種助劑、經壓延、復合而制得的一種新型裝飾材料,可與木材、塑料板、鋁板、鐵板...
持續干旱對巴拿馬運河乃至全球貿易的影響正在升級。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3日,巴拿馬運河口附近約有...
熱泵是社會公認的將環境和余熱再循環回到熱能生產過程的裝置,通過這種裝置,余熱可以回收再利用,從而大幅消減能源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住宅現代化被逐步提到日程上來、網絡家居、環保住宅等;已經成為現實。實際上;房屋的品質是不斷...
中國處在人均GDP正向10000美元-12000美元躍遷的過程中,新冠疫情讓消費者對于健康更加關注,客觀上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