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末,全球海上風電并網裝機規模達6850萬千瓦,同比增長26%,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的2%,未來這一比例將穩步提升。
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發展將重回快車道,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預計超過1000萬千瓦。
截至今年末,全球海上風電并網裝機規模達6850萬千瓦,同比增長26%,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的2%,未來這一比例將穩步提升。
其中中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預計將達3250萬千瓦,幾乎占到全球的一半。國內海上風電產業呈現集聚發展特點,初步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集群。
《報告》預計,在中國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海上風能在沿海省份的發電量占比有望從目前的2%,提升至2050年的近20%。
目前國內外海上油田均采用化石能源提供電能,風力發電則為深遠海油田群的用電提供了一種更加綠色的方式。“海油觀瀾號”投產后年均發電量將達2200萬千瓦時,全部用于油田群生產用電,每年可節約天然氣燃料近100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作為我國第一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整體高度超200米,吃水總重達1.1萬噸,固定在海洋深處。“海油觀瀾號”在設計建造中,創新應用風機與浮式基礎的一體化設計和迭代技術,確保在超17級的強臺風下安全穩定運行。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持續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介紹,2022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51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051萬千瓦,穩居全球第一。依托規模化開發與技術進步,我國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大幅提高,2010—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的降幅接近56%,海上風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已降至0.33元/千瓦時左右。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我國深遠海風資源技術可開發量超過20億千瓦,潛力巨大。“希望通過‘海油觀瀾號’的建設,推動我國深遠海浮式風電在核心技術、大型海上安裝裝備以及產業鏈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探索海上風電與海洋油氣融合發展。”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在我國的能源結構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海上風力發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全球海上風電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計裝機容量約為5760萬千瓦,根據可再生能源協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最新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515.7萬千瓦,累計裝機305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一。
我國近海風電資源開發利用已趨近飽和,據統計,全球80%的海上風能資源潛力位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深遠海風電開發限制因素少,海上風電勢必走向深遠海。我國50米水深近海范圍內,風電技術可開發資源量達4.3億千瓦,水深超過50米的深海風電技術可開發資源量超過20億千瓦,相當于近海風資源的4—5倍。
深遠海是我國海上風電未來發展方向和主戰場。目前,國內發展浮式風電的水深在50米到100米之間,而中國海油油氣平臺的作業水深基本在100米到200米之間,從油氣融合角度來考慮,將來深水浮式風電的主戰場將超過100米。從技術、經濟和全球海上風電探索路徑考慮,浮式是開發深遠海風電的最好選擇。
DNV預測,2030年中國浮式風電市場裝機量為500萬千瓦,到2050年達到1.02億千瓦,我國浮式風電將引領全球浮式風電發展。
中國海油在開發深遠海風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首先,中國海油具有40余年海上油氣開發作業經驗,用海條件便利,數據翔實,具備完備技術體系、資源儲備、專業人才和管理體系,這些都為深遠海風電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其次,中國海油以“深海一號”、流花16-2等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項目為里程碑,形成了完整的深水工程技術體系和國內領先的深水工程設計、制造及施工能力,技術優勢覆蓋深遠海風電70%—80%的投資,相比國內其他電力和能源企業具有顯著優勢,為中國海油發展深遠海風電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再次,中國海油也是國內最大的海上電力用戶,建設有大量油氣平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中國海油成為國內唯一可以為深遠海風電商業化探索提供應用場景的企業,同時依托中國海油的管線,可為未來深遠海規模化綜合能源開發提供輸氫管線。
我國海洋經濟復蘇態勢強勁
自然資源部6日發布消息稱,海洋經濟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局。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2.3萬億元,同比增長5.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2%。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8%、6.5%。三大造船指標新承接海船訂單量、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66.9%、13.2%、34.6%。海洋貨運量10.4億噸,同比增長8.3%;海洋客運量同比增長87.8%,而上年四季度同比下降30.4%。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8%,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5%。
一季度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良好,超過六成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和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0.7%、32.4%,在建和新開工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總規模約1800萬千瓦,比上年同期翻一番。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交付訂單金額是上年同期的4.2倍。
此外,超六成海洋旅游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超過五成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國內海洋旅游消費意愿調查顯示,有超過九成受訪者在未來3個月有進行海洋旅游的意愿。
據發布,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9.7%,進口額同比增長2%。水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0.8%。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3%,進口額同比增長22.6%。近六成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超八成企業職工人數較上年末增長或保持不變,近兩成企業實現增員;多數企業對二季度經營預期樂觀,超七成五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營業收入將有所增長,超九成企業認為二季度用工需求將增加或保持不變。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介紹,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我國海洋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需提振,海洋經濟穩定發展仍面臨壓力。
《2023-2028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的市場規模、海上風力發電市場供需求狀況、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競爭狀況和海上風力發電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的未來發展做...
查看詳情
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前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化工新材料是指具有傳統化工材料不具備的優異性能或某種特殊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港口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明顯,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威海港、營口港、大連港等同比增速更是...
電力信息化是指應用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傳感等信息技術,結合企業管理理念,驅動電力工業舊傳統工業向知識...
近年來晨光文具不斷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品牌建設等方面尋求突破近年來隨著國潮的興起,晨光文具在品牌的建設上也進...
在數字經濟中,信息產業表現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四種經濟形態。為發展以信息產業為基礎...
近年來,國內衛星互聯網發展明顯加速。政策上,工信部積極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上海、重慶等多個地方政府...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