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淀粉等。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于2023年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提高產業和就業幫扶實效,推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平安鄉村。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強化農村改革創新,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淀粉等。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后亦通稱供食用的谷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麥類、豆類、粗糧類和稻谷類等。
近20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平穩增長。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8285萬噸,比2020年增加1336萬噸(同增2.0%),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發展,加快耕地保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農業科技作用,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業豐收,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我國糧食產量很高,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657億斤,比2020年增加了267億斤。但是我國每年依然要進口不少數量的糧食,2021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為16453.9萬噸,占我國糧食產量的24%,且創下了進口量的新高,這就表明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雖然我國2021年進口了大量的糧食,但其中接近60%的比例都是大豆,還有6.3%的植物油,剩下的還有大麥、高粱等,真正涉及到米面的小麥和稻谷進口量并不高,其中小麥進口量為977萬噸,稻谷和大米進口了496萬噸,說明在米面方面我國的進口依存度并不高,國際糧食緊張的局勢對國內影響很小。
糧食節約需要糧食全產業鏈提升,“六大提升行動”加快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除糧食安全面臨的多重挑戰,在糧食全產業鏈中,我國糧食產后損耗問題明顯,據估算,我國每年糧食儲藏、運輸、加工環節損失量在700億斤以上,糧食全產業鏈總損耗率約為12%。由此可見,為更好落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全產業鏈需要提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糧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年糧食產量數據,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908.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呈現出面積增加、單產增加、總產增加的突出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17.85億畝,比上年增長0.5%。糧食單產每畝389.7公斤,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長1.3%。今年,“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深入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7個糧食增產。其中,新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增產61.1億斤;山東、吉林、四川、遼寧、內蒙古、安徽糧食增產均超過10億斤。
2023年1-9月中國糧食進口數量為11999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525萬噸,同比增長5.5%;進口金額為6340988.8萬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27698.4萬美元,同比增長0.7%。2023年9月中國糧食進口數量為1131萬噸;進口金額為548517.7萬美元。2023年1-9月中國糧食進口均價為528.46美元/噸,2022年1-9月糧食進口均價為555.05美元/噸。2023年9月中國糧食進口均價為484.98美元/噸。2023年9月中國糧食進口數量為1131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21萬噸,同比下降1.5%;進口金額為548517.7萬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159858.5萬美元,同比下降22.1%;進口均價為484.98美元/噸。
2023年1-9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176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54萬噸,同比下降23%;出口金額為120229.3萬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13057.1萬美元,同比下降9.4%。2023年9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29萬噸;出口金額為16290.9萬美元。2023年1-9月中國糧食出口均價為683.12美元/噸,2022年1-9月糧食出口均價為579.51美元/噸。2023年9月中國糧食出口均價為561.76美元/噸。2023年9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29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4萬噸,同比增長16.1%;出口金額為16290.9萬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1986.6萬美元,同比增長14.1%;出口均價為561.76美元/噸。
2023年,盡管華北東北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但全國大部農區光溫水匹配較好,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同時,2023年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實施效果明顯。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長0.8%。2023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穩定全球糧食市場、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糧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糧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的整份研究報告向您詳盡描述您所處的行業形勢,為您提供詳盡的內容。中研普華在其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了完善的產業研究體系,一整套的產業研究方法一直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查看詳情
體外診斷試劑是指按醫療器械管理的體外診斷試劑,包括可單獨使用或與儀器、器具、設備或系統組合使用,在疾病的預防、...
智能機器人能夠通過視覺、聲音、觸覺等多種傳感器和算法實現更精準的感知和控制,能夠適應更復雜的場景和需求。例如,...
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
民以食為天,餐飲業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年以來,居民外出就餐需求快速釋放,推動餐飲業快速回暖。今年以來,隨著...
IDC預計,2023年中國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9,486萬臺,同比增長2.7%,其中真無線耳機市場出貨量7,047萬臺,同比增...
大力發展水電事業將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對于推進地方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脫貧步伐、...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