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具體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內外能量交換熱阻,以減少供熱系統、空調制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等因大量熱消耗而產生的能耗。
從建筑節能環節來看,建筑節能可分為建筑材料節能、新能源節能、建筑智能化節能。在產業鏈中游,建筑節能產品及材料中,外保溫隔熱材料主要有阻燃型EPS板、EPS板膠粘劑、EPS板抹面膠漿、網格布等;熱計量和管網平衡設備主要有熱計量表、平衡閥、溫控器、數據采集箱等;大型設備主要包括中央空調、水泵、熱泵、熱交換器、燃氣輪機等。此外,建筑節能產業鏈中游還涉及設計、施工、運維服務提供商。
建筑節能產業鏈
建筑節能行業的上游是建筑節能材料、設備制造行業。
產業中游,建筑節能產品及材料中,外保溫隔熱材料主要有阻燃型EPS板、EPS板膠粘劑、EPS板抹面膠漿、網格布等;熱計量和管網平衡設備主要有熱計量表、平衡閥、溫控器、數據采集箱等。大型設備主要包括中央空調、水泵、熱泵、熱交換器、燃氣輪機等。此外,建筑鍵能產業鏈中游涉及設計、施工、運維服務提供商。
建筑節能行業下游大多為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商用建筑等終端用戶。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建筑節能工作迫在眉睫,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節能行業發展的主題。
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66億平方米,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超過238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3%;全國城鎮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為減少碳排放,逐步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未來建筑節能市場高速成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兩方面,一是綠色建筑比率上升。二是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隨著政策引導、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進,當前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市場正在快速啟動。
綠色建筑將成為主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節能行業發展的主題。綠色建筑通過采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優化建筑設計,減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未來,綠色建筑將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節能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采用高效節能技術、材料和設備,實現建筑的超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推動,超低能耗建筑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建筑節能行業的重要趨勢。
智能化節能管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節能管理將成為建筑節能行業的重要趨勢。通過智能化系統對建筑物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同時,智能化系統還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是建筑節能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未來,新能源將在建筑節能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政策支持與推動:政府對建筑節能行業的支持和推動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將出臺更多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采用節能技術和材料,推動建筑節能行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還將加強對建筑節能行業的監管和管理,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總之,建筑節能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隨著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智能化節能管理、新能源利用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政策的推動,建筑節能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欲知更多關于建筑節能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建筑節能材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建筑節能材料是一種范圍寬泛的統稱,包含很多類別。例如EPS聚苯板、XPS擠塑板、中空玻化微珠等墻體節能材料,中空節能玻璃,中空覆膜節能玻璃,節能窗框等門窗節能材料,以及礦物棉、巖棉、玻璃...
查看詳情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遷,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醫食...
中國洗滌用品行業,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之一,近年來持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
目前,很多消費者逛車展或買新車時發現,自動駕駛功能已漸成汽車“標配”。此外,越來越多物流、公交等功能型無人車也...
西洋參,原產于西洋,山東文登因地處海邊,無霜期長,加上晝夜溫差大,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西洋參的引種。20世紀90年...
近年來,美容院行業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審美觀念的轉變而迅速崛起。服務內容從基礎的護膚、美發擴展到面部護理、...
醫療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最終是為了患者滿意、大眾健康。2023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了29.7%,已接近健康中國...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