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顏值經濟”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雙重驅動下,減肥產品行業正經歷從“功能性需求”到“生活方式化”的范式轉變。從GLP-1類藥物的醫學突破到基因檢測定制化營養方案,從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到中醫“藥食同源”理念的復興,行業邊界不斷被打破。這一變革背后,是全球肥胖率攀升、健康意識覺醒與科技革命的三重共振。截至2025年,中國減肥產品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并呈現“下沉市場增速超越一線”“線上渠道占比過半”“男性消費群體崛起”等新特征。
一、減肥產品行業市場現狀:從單一需求到生態化競爭
1.1 消費群體分化:性別破圈、年齡延展與場景融合
當前減肥產品消費群體呈現三大特征:
性別破圈:男性消費者占比從2020年的12%躍升至2025年的18%,男性市場成為新增長點。這一變化推動產品形態與功能定位的多元化,例如針對男性健身人群的左旋肉堿咖啡、高蛋白代餐奶昔等品類銷量激增。
年齡延展:核心消費群體從25-45歲女性擴展至全年齡段,銀發經濟與Z世代成為新藍海。例如,雀巢推出“50+低GI代餐粉”精準切入中老年市場,而薄荷健康推出“學生控卡套餐”吸引年輕群體。
場景融合:減肥產品與運動健身、健康管理的邊界日益模糊。Keep等健身平臺推出“課程+代餐”組合包,用戶復購率提升;華為推出“健康瘦身”APP,集成運動手環、體脂秤數據,日活用戶突破300萬。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2030年版減肥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分析
1.2 品類創新與渠道變革:從“藥物主導”到“食品科技化”
在品類端,減肥產品呈現“藥品-食品-器械-服務”四位一體格局:
藥品領域:GLP-1類藥物(如司美格魯肽)成為市場焦點,本土藥企加速仿制進程,成本有望下降。同時,中藥減肥藥物憑借“溫和調理”理念崛起,市場份額逐年上升。
食品領域:代餐產品功能升級,從單一代餐粉擴展至液體沙拉、凍干果蔬脆片等新品類。例如,WonderLab小藍瓶益生菌代餐粉憑借科學配比實現單月復購率超40%。此外,中式風味代餐(如藤椒雞胸肉、黑芝麻代餐奶昔)銷量占比從2020年的15%升至2025年的35%,口味本地化成為重要突破口。
器械領域:智能穿戴設備與健康管理結合,樂心醫療智能體脂秤實現18項身體數據監測,用戶粘性提升。家庭健身設備需求激增,超級猩猩在華東地區建成200家智能健身房,實現“按次付費+團課預約”模式。
服務領域:個性化需求催生場景化創新,薄荷健康“AI體測+1對1營養師”套餐使客單價提升,驗證“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在渠道端,線上渠道主導地位持續強化,直播電商貢獻率超60%。例如,薄荷健康通過KOL矩陣帶貨實現單場GMV破千萬的突破。線下渠道則向體驗式服務轉型,輕食餐廳Wagas沃歌斯推出“控卡套餐+營養咨詢”服務模式,使客單價提升。
1.3 政策與監管:從“野蠻生長”到“標準化驅動”
政策監管趨嚴倒逼行業規范化發展:
標準制定:國家衛健委推動的《輕食營養標準》制定工作預計2025年覆蓋頭部企業,明確標注適用人群和健康風險,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
廣告規范:廣告法對減肥產品宣傳的限制加強,禁止夸大療效、虛假宣傳等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
質量管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展減肥類產品專項整治,下架違規產品,行業集中度提升。
二、減肥產品行業競爭格局:差異化定位與生態化競爭
2.1 頭部企業生態戰:從“產品競爭”到“生態構建”
頭部企業通過“產品+內容+社群”閉環構建競爭壁壘:
國際品牌:諾和諾德、禮來等憑借GLP-1類藥物占據高端市場,同時通過學術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
本土龍頭:湯臣倍健、碧生源通過“藥食同源”概念突圍,推出無糖、低脂、高蛋白產品,滿足健康化需求。例如,湯臣倍健收購澳洲益生菌品牌后,海外營收占比升至25%。
新銳品牌:鯊魚菲特、田園主義等依托DTC模式崛起,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精準觸達年輕消費者。
2.2 長尾企業突圍:垂直領域技術戰與區域市場深耕
長尾企業通過垂直領域技術突破與區域市場深耕實現差異化競爭:
技術壁壘:華大基因在腸道菌群檢測領域形成壁壘,其精準營養方案使減重有效率提升。圓基因與健身房合作,根據檢測結果定制訓練計劃,使會員續費率提升。
區域深耕:超級猩猩在華東地區建成智能健身房,實現“按次付費+團課預約”模式,用戶留存率達65%。
2.3 跨界競爭與協同:從“零和博弈”到“生態共贏”
跨界競爭與協同成為行業新趨勢:
藥企跨界:華東醫藥、信達生物等藥企布局GLP-1類藥物及關聯保健品,形成20億元細分市場。
科技企業入局:華為推出“健康瘦身”APP,京東健康上線“體重管理專區”,整合藥品、保健品、醫療服務,年GMV超50億元。
文化賦能:Keep自制健身課程播放量超10億次,通過內容生態提升用戶粘性。
三、減肥產品行業未來趨勢:技術革命、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
3.1 技術革命:智能化、精準化與醫療化
技術變革正重塑減肥產品行業:
AI與大數據:碳云智能開發代謝組學AI模型,通過血液指標預測減重效果,準確率達92%。微脈推出肥胖癥數字療法,通過認知行為干預使BMI下降幅度提升,獲國家藥監局認證。
基因檢測:23魔方推出肥胖風險基因檢測產品,解析FTO、MC4R等基因位點,為用戶提供遺傳傾向分析。華大基因基于基因檢測的個性化減肥方案,用戶量年均增長。
生物技術:腸道菌群移植、基因編輯等技術使減重有效率提升,推動行業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3.2 全球化布局: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方案”
中國減肥產品行業正加速全球化布局:
高端設備出口:好家庭智能跑步機出口額同比增長,在歐美市場市占率達15%。
技術輸出:華米科技與印度、東南亞企業合作,推廣“硬件+服務”模式,服務用戶超千萬。
品牌出海:WonderLab代餐粉進入Costco供應鏈,單盒售價較國內溢價,驗證中國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3.3 可持續發展:從“短期減重”到“長期健康管理”
行業正從“短期減重”向“長期健康管理”轉型:
銀發經濟:老年體重管理市場將達500億元,防跌倒訓練、肌少癥干預成為新藍海。
環保理念:可持續包裝產品市場份額提升,企業通過環保行動提升品牌形象。
社會價值:行業參與“體重管理年”三年計劃,動員社會廣泛參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減肥產品行業的進化史,是中國消費升級與健康意識覺醒的縮影。從消費群體看,性別破圈、年齡延展與場景融合推動需求分層;從品類創新看,藥品、食品、器械、服務四位一體,形成“醫療化+科技化+生活化”的產業生態;從競爭格局看,頭部企業構建生態壁壘,長尾企業垂直突圍,跨界協同成為主流。
未來,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技術驅動”的智能化、精準化與醫療化;二是“全球化布局”的高端設備出口、技術輸出與品牌出海;三是“可持續發展”的銀發經濟、環保理念與社會價值。對于投資者而言,布局AI營養師、基因檢測定制化方案、智能穿戴設備等領域,將分享這場健康革命的巨大紅利。
在這場以科技為引擎、以健康為底色的產業變革中,減肥產品行業不僅是商業賽道,更是民生工程。它的未來,既關乎個體健康與美麗,更關乎國民體質與公共健康。唯有堅持長期主義,方能在千億賽道中行穩致遠,最終實現從“產品輸出”到“價值輸出”的產業躍遷。
如需獲取完整版報告及定制化戰略規劃方案請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版減肥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