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稀貴金屬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支撐材料,涵蓋鉑、鈀、銠、釕、銥等鉑族金屬及金、銀等貴金屬,其產業鏈覆蓋資源勘探、冶煉提純、材料研發及終端應用。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半導體產業升級以及生物醫藥創新突破,中國稀貴金屬行業正從傳統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變。
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策驅動與戰略定位升級
中國將稀貴金屬納入國家戰略資源體系,通過《“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突破鉑族金屬二次資源回收技術”“建設貴金屬新材料創新中心”等目標。環保政策持續加碼,涉重金屬企業需通過“超低排放改造”驗收方可生產,倒逼行業技術升級。例如,云南、貴州等資源大省通過“產業基金+專項債”模式,推動鉑族金屬回收基地建設,形成“資源-技術-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二)技術創新突破與產業升級
清潔冶煉技術與材料研發成為行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生物冶金、離子液體萃取等綠色工藝的普及,使鉑族金屬回收率大幅提升,能耗顯著降低。納米催化材料、高純貴金屬靶材等高端產品的國產化替代進程加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例如,某企業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鉑基催化劑”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實現批量供貨;另一企業開發的“高純金靶材”在半導體領域實現進口替代,填補國內空白。
(三)需求結構重塑與新興領域爆發
新能源產業成為稀貴金屬需求增長的核心引擎。氫燃料電池對鉑的需求年增幅超五成,光伏銀漿用銀量隨N型電池滲透率提升而激增,推動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傳統領域如汽車尾氣凈化、石油化工等需求保持穩定,形成需求側的“雙輪驅動”。生物醫藥領域對釕、銥等金屬的需求快速增長,抗癌藥物研發催生新材料需求。
(數據來源:綜合行業報告、市場研究及公開數據整理)
二、供需分析
(一)供給端:資源約束與循環利用
中國稀貴金屬行業面臨資源稟賦不足、對外依存度高的挑戰。鉑族金屬對外依存度超九成,貴金屬資源分布不均,資源爭奪戰愈演愈烈。為應對這一挑戰,企業通過海外資源布局、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模式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例如,貴研鉑業在南非建設鉑族金屬回收基地,格林美在印尼建設鎳鈷濕法冶煉項目,實現資源多元化供應。同時,廢舊催化劑、電子廢棄物等二次資源成為重要補充,循環利用技術突破推動回收率提升。
(二)需求端:傳統與新興領域分化
傳統領域如汽車、化工對稀貴金屬的需求增長乏力,而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需求爆發式增長。例如,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帶動鉑需求激增,5G通信基站建設推動銀漿用量提升,半導體封裝測試對金絲、金帶的需求持續增長。這種需求分化催生了產業升級機遇,企業紛紛布局高端材料領域,搶占市場先機。
三、競爭格局分析
(一)區域競爭:集群效應與協同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稀貴金屬行業運營態勢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顯示:中國稀貴金屬行業呈現“東部研發、西部資源、中部加工”的梯度發展格局。長三角地區依托高校科研資源,形成高端材料研發集群;云南、貴州等西部地區憑借礦產資源儲備,打造資源開發基地;中部地區則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建設加工制造中心。這種區域分化催生了協同發展機遇,例如,云南某企業與東部高校合作,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實現技術快速轉化。
(二)企業競爭:國企主導與民企崛起
行業形成“國企主導、民企崛起、外資滲透”的競爭格局。國有龍頭企業如貴研鉑業、紫金礦業憑借資源掌控力占據上游話語權,民營陣營中,格林美、浩通科技通過技術創新在循環利用領域全球領先。外資企業則通過技術授權與合資模式切入高端市場,尤其在催化劑、靶材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
四、重點企業分析
(一)貴研鉑業:資源掌控與技術創新
貴研鉑業作為中國鉑族金屬行業領軍企業,通過掌控南非鉑族金屬資源,構建“資源-冶煉-材料”全產業鏈。公司積極拓展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高溫合金等高端領域,通過自主研發實現技術突破,成為行業中的標桿企業。
(二)格林美:循環經濟與全球化布局
格林美在廢舊電池回收領域全球領先,其印尼鎳鈷濕法冶煉項目實現資源全球配置。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回收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同時,格林美積極布局歐洲、東南亞市場,推動全球化戰略落地。
(三)浩通科技:高端材料與國產替代
浩通科技專注于高純貴金屬靶材、催化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通過技術攻關實現進口替代。公司開發的“高純金靶材”在半導體領域實現批量供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國產替代的典范企業。
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綠色化轉型:低碳工藝與循環經濟
未來,稀貴金屬行業將加速向綠色化轉型。生物冶金、離子液體萃取等清潔冶煉技術的普及將推動行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廢舊催化劑、電子廢棄物等二次資源的循環利用將構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體系。企業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體系,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
(二)高端化突破:材料創新與國產替代
高端材料研發將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戰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半導體靶材、生物醫藥材料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將推動國產替代進程,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業化”的創新鏈條。例如,某企業研發的“釕基催化劑”在電解水制氫領域實現性能突破,有望成為下一代核心技術。
(三)全球化布局:資源整合與市場拓展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稀貴金屬企業海外投資額持續增長,在南非、印尼等資源國形成產業集群。這種國際布局不僅拓展了市場空間,更將推動行業標準國際化,提升中國企業的全球話語權。例如,某企業在南非建設的鉑族金屬回收基地,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源回收中心之一。
(一)聚焦細分領域技術突破
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新能源材料、半導體靶材、生物醫藥材料等細分領域。新能源材料領域將新增多個鉑族金屬回收項目,投資規模龐大;半導體靶材領域高純金、銀靶材需求持續增長,市場空間廣闊;生物醫藥材料領域釕、銥等金屬的應用前景廣闊,值得長期布局。
(二)防范市場波動與政策風險
投資者需警惕原材料價格波動、環保政策加碼及技術替代等風險。例如,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變化可能影響鉑需求,但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技術將創造新的增長點。企業應通過多元化融資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降低投資風險。
(三)把握區域發展機遇
投資者應關注西部資源富集區及東部高端制造集群的投資機會。西部地區政策支持“綠色礦山”建設,相關基建投資年均增長;東部地區聚焦高端材料研發,半導體靶材、催化材料市場規模龐大。通過區域布局優化,投資者可分享行業增長紅利。
如需了解更多稀貴金屬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稀貴金屬行業運營態勢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