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氫能作為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載體,已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365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位。
氫能是一種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熱值較高、儲量豐富、來源多樣、應用廣泛、利用形式多等特點。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運氫、用氫等環節。近年來,隨著氫能利用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持續增大,氫能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氫能已經納入我國能源戰略,成為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氫能產業基礎設施是發展氫能產業的前置條件,能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年產量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累計建成產能超25萬噸/年,我國占比超50%,已逐步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引領國家。
氫能產業基礎設施內涵豐富,主要包括氫源、氫能儲存與輸送、氫能加注及氫安全等。我國氫源資源豐富多樣,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氣制氫等;水電解制氫及變壓吸附提純氫等制氫技術與裝備發展成熟;氫安全技術發展緊跟國際先進水平,高壓氫氣瓶和儲罐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氫能加注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于美國、日本及德國等發達國家,但近幾年來呈現快速遞增趨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完成,積極與國際接軌,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指出,2024年,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為目標,我國氫能制取、儲運、利用全鏈條關鍵技術逐步取得突破。新疆庫車、寧夏寧東一批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成運營,貫通可再生氫制取—儲運—利用全流程,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2024年,中央和地方持續加強政策頂層設計、推動專項政策出臺,加強跨部門協調,綜合施策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規定“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要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全國各地累計發布氫能專項政策超560項,因地制宜推進地方氫能產業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氫能產業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在制氫環節,傳統灰氫仍占主導地位,但綠氫技術突破加速,電解水制氫設備國產化率顯著提升,內蒙古、新疆等地依托風光資源建設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正推動氫能生產向低碳化轉型。儲運領域,高壓氣態儲氫技術趨于成熟,液氫儲運、有機液態儲氫等新型技術進入示范階段,加氫站網絡初步形成,重點城市已建成覆蓋公交、物流等場景的氫能基礎設施。
應用端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重卡、客車領域實現商業化運營,氫動力船舶完成試航驗證,分布式發電項目在工業園區落地,氫能無人機在巡檢、物流場景展現獨特優勢。
與此同時,產業鏈各環節協同效應逐步顯現,從上游設備制造到中游系統集成,再到下游場景應用,企業間的技術合作與資源整合加速,產業集群效應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初步形成。
盡管取得顯著進展,中國氫能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層面,綠氫制備成本高昂與儲運效率瓶頸尚未突破,燃料電池壽命與低溫適應性需進一步優化;經濟性方面,氫能全產業鏈成本高于傳統能源,加氫站建設與運營補貼依賴度較高;政策體系上,氫氣作為能源的管理規范仍待完善,跨區域協同機制與標準統一亟待加強。
但挑戰中孕育著機遇: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與電解槽技術迭代,綠氫經濟性拐點臨近;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深度脫碳需求,為氫能應用開辟廣闊市場空間;全球氫能貿易體系構建與中國產業鏈優勢疊加,將推動中國從氫能大國向氫能強國跨越。這些因素共同構成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未來十年,中國氫能產業將進入規模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階段。技術突破將重塑產業經濟模型:堿性電解槽效率提升與PEM電解技術國產化,將大幅降低綠氫生產成本;液氫儲運、管道輸氫等技術突破將破解長距離運輸難題;燃料電池堆功率密度與耐久性提升,將拓展氫能交通工具的應用邊界。
市場應用將呈現"交通引領、工業突破、多能互補"格局:氫燃料電池重卡、船舶、航空器在長途運輸領域加速替代,工業領域通過氫基煉鋼、合成氨等工藝實現深度脫碳,建筑供熱與分布式發電形成區域微能源網。政策體系將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國家氫能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碳交易機制與氫能價值掛鉤,跨省氫能走廊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網絡化。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將深度參與全球氫能貿易規則制定,依托"一帶一路"輸出氫能技術與裝備,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氫能產業集群。
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能源安全與環境治理,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制高點。中國憑借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持續的技術積累,正在全球氫能賽道上加速奔跑。從制氫端的綠色轉型到應用端的場景創新,從技術攻關到市場培育,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將推動氫能逐步走向規模化應用。
未來,隨著技術經濟性突破與基礎設施完善,氫能將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實現深度滲透,成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核心載體。這一進程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持續協同,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與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中國氫能產業必將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東方智慧。
想要了解更多氫能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氫能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