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天,一家知名快遞公司就在網絡上“被倒閉”了。
這家“被倒閉”的快遞公司就是去年年底剛上市的圓通快遞。其北京花園橋網點因節后收派不及時,在網上傳播中被冠以“倒閉”字眼,繼而蔓延成“圓通北京網點倒閉”的鬧劇。
“我們活得好好的,沒倒閉。”2月17日,圓通速遞副總裁朱銳向21世紀經濟報道嚴肅駁斥了所謂“倒閉論”,表示圓通整體運營正常,包括北京區域內的快件收派正常進行。朱銳還解釋稱,因為春節放假的關系,集中發貨和節后員工返崗問題是整個快遞行業的痛點,各家歷年都在節后面臨人手嚴重不足但有大批積壓的快件待發的現實情況。
對此,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盡管這是快遞一線從業人員“候鳥生態”下的階段問題,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隱藏著加盟模式下對人力缺乏經營和分利存在失衡的弊端。
有不愿具名的快遞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圓通北京網點的危機實際上來源于圓通總部政策的分利機制不當導致的。“收派比是個平衡的藝術,網點不掙錢的時候再談發展也是虛無。”該高管直言。
圓通“被倒閉”
復盤圓通北京網點事件,圓通有點“冤死”在網絡上的意味。
2月11日,百度貼吧上出現了一個消費者的投訴。名為佐小祎的用戶發布了一則抱怨,說自己有八個快件積壓在圓通花園橋網點半個月都沒送達,無奈之下跑去網點自行找快件。佐小祎的抱怨立即得到很多用戶的響應,紛紛表示自己位于其他區域的圓通快件多日未送達,在這過程中,有情緒激動的用戶發出了“圓通要倒閉了嗎?”的質疑。這句帶有情緒性的言論隨著更多的關注陸續發酵放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監測圓通事件的報告指出,2月11日至16日共監測到“圓通北京”相關信息1167條。其中,新聞362條、論壇451條、貼吧79條、電子報7條、微博3條、博客58條、微信207條。一開始事件只是在論壇上發酵,隨后吸引媒體關注。
2月16日,注意到事件放大的圓通快遞對外發出了正式公告,首先否認“倒閉”,表示整體運營正常,包括北京網點在內收派件也正常。圓通方面還解釋稱,被媒體關注的北京花園橋網點因服務質量問題被內部調整,受影響的快件料在2月17日可派完。圓通方面還解釋稱,因為春節放假的關系,集中發貨和節后員工返崗問題是整個快遞行業的痛點,各家都在節后面臨人手嚴重不足但有大批積壓的快件待發的現實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其他快遞公司了解到,春節及節后一段時間一直以來是快遞行業人手最為窘迫的時刻。一方面不少忙碌了一年不得閑的快遞員紛紛放假回鄉探親,另一方面不少快遞員會趁此機會跳槽或改行,導致節后人手嚴重不足。
可是,快遞訂單并沒有因此減少。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快遞服務已結束“春運模式”。快遞業務量已經呈現恢復性增長,日業務量已達9500萬件,趨近節前水平。
針對圓通事件引發的關注,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2月15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迅速行動,通過召開會議、現場檢查、視頻監控等多種方式,盡快摸清轄區內快遞企業恢復生產與網絡運營情況,有效防范和遏制網點運營不穩定、快遞投遞不及時問題,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用郵權益。
員工利益需重新定位
在復盤圓通事件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家郵政局顯然已經清楚知道事件主因所在。據國家郵政局方面解釋,發生快件積壓,反映出行業存在由于勞動力短缺、基層盈利率不高帶來的季節性、區域性末端網點運營不穩定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快遞企業總部缺乏對基層網點穩定運行情況的關注。因此,國家郵政局要求各快遞企業總部要注重改善基層網點生存環境,嚴格按照承諾的時限和質量提供快遞服務。
“顯然這是快遞一線從業人員‘候鳥生態’下的階段問題。”楊達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加盟式快遞企業90%采用農村剩余勞動力,每年春節返鄉后都帶來短期“用工荒”。進入2月后,隨著返城務工,加盟式快遞網點會逐漸穩定下來。但今年這種情況更趨矛盾激化,而且有快遞員轉行增多的新態勢。
楊達卿指出,快遞企業的加盟模式,根本弊端在于對一線人員缺乏經營和分利存在失衡。據其解釋,加盟模式快遞企業中,作為品牌商對加盟商多是一包了之,只存在利益分配問題,不存在對一線人員的經營。層層拔毛式的加盟式快遞生態,一線快遞員人員增活不增利,沒有歸屬感。如今快遞員在以罰代管的模式中怨聲載道,歸屬感幾盡全無,過去能當掙錢機器養家,現在獲利少了勢必流失。反觀直營式企業,建立員工檔案、給予五險一金等福利,提供職業發展規劃等有諸多人性化關照。“把人當人經營,而不只是賺錢機器,這是加盟式快遞企業需要補得。”
已經許久不在微博上發聲的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突然于2月16日傍晚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為這就是電商十幾年高增長隱藏起來的毒瘤,“大家只看到所謂的電商就業數字,而看不到90%以上的電商從業人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得可憐的五險一金。現在他們吃的是青春飯,將來誰來養活他們?以克扣配送員和賣家從業人員的福利帶來的快遞業、電商表面‘繁榮’該停止了!否則最后損害的還是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
可見快遞行業一線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值得重新思考。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不少快遞公司的員工被新興物流行業所分流,如百度外賣等。
楊達卿指出,互聯網+生活服務,帶來外賣、跑腿等新物流模式還處于投資培養期,收入相對高,也不像快遞標準化服務,有一定彈性時間,更能吸引人力。這些企業也更需要訓練有素的物流員工,在快遞企業培養的專業員工更受歡迎。因此快遞人才的流出勢必短期內會是趨勢,從而加重快遞企業的用工難題。
按照快遞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2020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700億件,收入達8000億元。而要在短短幾年內滿足這個變量,以目前近200萬的快遞員支撐300億快件的人力結構、經營模式都需要改變,而且,未來快遞村村通,快遞從業人員的城鄉結構也是需要調整的,種種都將挑戰未來快遞行業的人員結構。
加盟模式需變革
值得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加盟商利益。在層級分明的加盟式金字塔下,除了快遞員最苦,末端的加盟商實際上也過著不盈反虧的日子,即便快遞公司紛紛上市,他們也未能享受到公司發展紅利。
北京朝陽區某快遞加盟點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目前加盟網點自身的負重確實比較大,一方面門店租金和人力成本一直在提高,另一方面總部和電商平臺對服務水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名目的罰款一年就達幾十萬元。他坦言現在的盈利水平根本比不上前幾年,甚至在虧損邊緣徘徊。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快遞公司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由于網點的盈利主要來源于收件,收件利潤要遠高于派件。如果末端網點的派件量長期大于收件量,則需要總部補貼才行,如果快遞公司總部的收派件政策不合理的話,會影響末端網點的盈利水平,使其長期虧損,最終演變成圓通花園橋網點這樣的危機。
在上述高管看來,快遞行業的加盟模式并不是問題根源,而是總部對收派件的分配機制是如何考量的,需要更為智慧與平衡的機制佐以發展。
楊達卿也認為,加盟式企業加單的授權和懲戒,構筑的合作關系不穩定。因此加盟制快遞企業需要引入新技術和新管理,變革傳統加盟模式,探索加盟合作制等模式,實現利益直接捆綁,同時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加盟的金字塔模式變同心圓模式,降解中間環節。“可共生可共同獲利的加盟模式,才是防止末端渠道失控的根本”楊達卿道。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
醫用敷料,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