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名正在直播的女主播,圖片來自互聯網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可謂是直播行業的生動寫照:一邊是如火如荼的千億資本“加持”,另一邊卻是依靠融資支撐,難尋商業模式的直播平臺。而2017年伊始光圈直播“倒閉”事件,再度引發業內關注,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速度。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大量從業者加入直播市場寄望分得一杯羹,而潮水漸退后,2017年直播行業的機會在哪里?記者走訪行業一線,通過對直播平臺、網紅、創業者、行業專家的多方采訪,試圖還原“火熱”直播后的真實現狀。
“其實直播圈子里的人都很享受在‘風口’的感覺,風停了會死掉一大批,但是誰都不愿意在這之前停下腳步。”這是在2016年直播圈融資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趕在“洗牌期”來臨前,獲得數億美元投資直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王邁這樣感嘆。而估值5億元的光圈直播倒閉,再次引發市場對直播行業的關注。“這件事情帶給行業一定打擊,我也聽到一些同行有裁員、縮減業務和投放的消息”。談到這件事,王邁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如今,接觸直播已經1年多,王邁用“迷茫、新奇、爆發、挑戰”概括這個過程。“之前一個項目投入500萬元、600萬元像喝水一樣簡單。”2017年2月26日,王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變化正在發生,在王邁看來,現在不論是決策還是融資都變得更加謹慎,而直播的很多玩法也都被試完了,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是下一步該怎么走?
“外熱內冷”的迷茫:寧可錯投,不可錯過
2016年初,本來從事營銷工作、還是一個“外行人”的王邁無意間接觸到直播。當時,直播行業仍是一片火熱。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網紅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達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
與此同時,巨額資本加持直播行業,從YY、斗魚、熊貓TV,再到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的紛紛入局。國內資本市場似乎都在遵從著一個共同的認知:“寧可錯投,不可錯過。”
相較于外部的火熱,由于項目對接偶然接觸到直播的王邁則用“迷茫”來概括當時業內的狀態。王邁回憶稱,盡管當時外界也開始對直播有了一些聲音,但業內對直播并未形成明確的概念。某種程度上,大家還把直播和秀場放在一個維度,單純地覺得是一個看美女的地方;另一方面,說起自己從事直播,當時甚至會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排斥。
一切似乎并未形成清晰的脈絡,但是基于對市場的判斷和前景的預期,瞅準時機,王邁和伙伴們組建了一只涵蓋產品、技術、市場方面的團隊,進軍直播。王邁及團隊伙伴開工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調性,從原本單純的眼球效應、美女經濟開始做出一些正面引導。“當時我們想,既然美女可以直播,明星、企業也可以直播。”組建好團隊,調整好調性,王邁及團隊在2016年3、4月開始做項目,逐漸嘗試在晚會活動時進行手機直播探班。經過兩三個月的“試水”,王邁及其團隊的心態從迷茫轉為新奇,分羹直播市場蛋糕的期待逐漸成形。
“百團大戰”的火爆:風還沒停誰都想體驗
彼時,和王邁一起參與直播的朋友斷言,直播將會在2016年火起來,事實也印證了當時的這個判斷。很快,行業開始被“引爆”,在資本“加持”下,直播像是始料未及的一場煙花綻放。
2016年3月,小米黑金直播出場;4月7日,在《歡樂頌》發布會上,劉濤直播吸粉71萬;4月21日,Papi醬廣告拍賣直播競拍價達到1800萬元;5月10日,雷軍在小米直播中的露臉贏得超過20萬粉絲的關注;5月16,羅振宇一本起拍價為2.55元的書籍,最終以30260元的價格在優酷直播中拍出;5月18日,宋仲基的北京粉絲見面會直播贏得了1100萬人的在線觀看。這帶給從業者的變化十分明顯,以前是拿著直播資源找企業,人家不愿意搭理,而此后即便是坐在辦公室,也有企業上門合作。王邁對記者感嘆道,雙方的角色像是換了過來,行業站在“風口”等起飛。
與此同時,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直播一夜之間都涌入市場,類似京東、淘寶、蘑菇街等平臺也開始做垂直領域直播,“直播+”的概念也被提出,企業也開始選擇用直播的方式召開發布會。忽然之間,直播行業“百團大戰”的大幕拉開,直播從業者“跳槽”、“薪金翻倍”的消息不絕于耳,各大直播平臺開始了一場“燒錢、搶人、融資、圈地盤兒”的爭奪戰。值得注意的是,王邁也直言,直播行業的變化也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刷流水”現象十分普遍,主播數量、粉絲數量、收入數量、在線觀眾數量難辨真假,大部分直播平臺都處于虧損狀態;另一方面,直播行業也面臨著內容“打擦邊球”的現象和日趨嚴格的監管政策。
此外,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平臺的想法和理念也逐漸形成矩陣。例如,映客的定位是社交,一直播的定位則是媒體,直播怎樣實現“商業化”成為焦點。王邁也坦言,在直播行業能體會到站在“風口”的感覺時,只要風還沒停,誰都愿意體驗一下,加速自身的資源積累和成長。
趕潮退潮的尷尬:大部分人不知該怎么走
直到2016年底的最后一輪直播融資,還能用“容易”來概括,只要提出較為明晰的商業模式,就有人愿意投入,而王邁的團隊也幸運地趕上最后一波“潮水”,融到數億美元。不過,王邁也對記者直言,直播的“商業化很差”也成為業內共識,即便是投資人,也偏重于戰略投資,希望用直播切入更大的市場。根據王邁的經驗,當下,倘若僅是單一做直播,或許難以獲得資本青睞,投資人更偏重于把直播作為工具,應用于產業鏈精準一環的項目。
在2016年直播行業各大平臺的火熱競技后,隨著估值5億元的光圈直播倒下,無法逃避的“洗牌期”隨之而來。王邁稱直播已慢慢遇到瓶頸,進入“擠泡沫”時間。
在王邁看來,如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條路該怎么走,2017年行業一定會迎來洗牌,但是洗牌的方式尚不可知。王邁對洗牌的方式作了三種設想:第一種,按照小、中、大的規模有序倒下;第二種,以“一刀切”的模式迅速整合行業,形成“紅的特別紅,死的特別快”的局面;第三種,也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明晰的商業模式和行業的分水嶺,符合規則的將會“跨過”,其余的則被淘汰。對于未來,王邁的思索是,和普通的互聯網工具不一樣,對直播平臺來說,人具有較大作用,具有個人魅力的主播將會對平臺發展有較大的作用。此外,大而全的直播平臺將越來越少,開 一個頻道或者欄目運營直播的“招數”很難奏效,傳統的商業模式是把直播當做產品來經營,未來直播則更多是一種場景應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近一兩年大泉州各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特別
折疊自行車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
鐵路行車安全監控系統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