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28 日,硅谷風投 Greylock 合伙人 Josh Elman 在參加一個科技創投線下活動時,發表了自己對近期硅谷創投趨勢、“AI 泡沫”問題和“資本寒冬論”的看法。該活動由硅谷創投平臺 F50 創始人 David Cao 組織舉辦。記者參加了這次活動,如下內容基于 Josh Elman 的發言內容整理,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我現在很喜歡和年輕的創業者相處,看看他們在互聯網上正在打造怎樣的產品。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還有很多的機會,現在全世界有幾十億人,每個人口袋里都裝著一臺實時聯網的智能設備,而且使用時間越來越長。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正在迎來 2.0 時代,我們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
人工智能不是“創業噱頭”,要能解決真問題
我認為現在有太多創業公司自稱他們和人工智能技術有關,我擔心的是有太多公司拿人工智能作為噱頭,把這項技術當“錘子”到處找釘子砸。風投一邊也很“配合”,遇到沾上人工智能的公司,就扔錢過去。在 Greylock 我們想投的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只是強調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我會問的創業者的是,為什么你現在創辦這家公司?為什么 (在人工智能“熱錢”來到) 之前沒有創辦這家公司?高喊“我們做的是人工智能”,并沒有幫助。實際上在人工智能成為一個“創業噱頭” (tech buzzword) 之前,我們已經在關注這方面的公司了。
“獨角獸”并不是真的值 10 億,內容生產要擺脫追求點擊量的狀態
當我們說一家創業公司達到 10 億美元的估值,真正的含義只是說這家公司有可能價值 10 億美元,并不是說這家公司現在就真的就值 10 億美元。
我們投了 Medium,這是一種新的內容發布平臺。我們觀察到目前互聯網上的寫作者,有一些人免費提供所生產的內容,但還有許多人希望能夠通過寫作賺錢。對于后一種群體來說,我認為現在流行的基于點擊瀏覽量付廣告費的模式,只會讓人們生產更多“錯誤的”內容,而不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Medium 想做的是付費訂閱模式,用戶支付一點錢換來更有價值的東西,擺脫這種不斷追求點擊和廣告瀏覽量的狀態。
2015 年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
2015 年是最火熱的一年,真的是整個創投圈都瘋狂了 (crazy town)。項目估值、融資金額和交易數量,之前沒有過更好的了。當時我們所投的一些公司來咨詢融資的意見,我的建議就是“盡管不知道這種火爆的狀態能持續多久,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不會再有這么好的機會了”。所以許多公司都在這一年完成了融資,積累了足夠未來幾年的資本。
現在我覺得回到了一個正常的狀態,不知道能不能算是“資本寒冬”。但是創業公司想要發展成 Google 這樣的大企業的確是更困難了,因為我們看 Apple、Facebook 和 Amazon,還有 Uber、Snap 這些公司,都已經非常非常龐大了,而且發展得不錯。誰能想到 Amazon 會推出家居搜索產品呢?當初他們只是在網上賣書而已。
好的創業項目,有好的基本面和好的戰略發展思路,仍舊會不斷獲得融資。但是,隨便一個人就能融到幾百萬美元的日子,2015 年的確發生過,也就是那一年了。上次發生同樣的事情還是 1999 年,15 年之后又發生了一回,可能下一次 2030 年吧。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近一兩年大泉州各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特別
折疊自行車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
鐵路行車安全監控系統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