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將國產手機帶入互聯網時代之后,搶購幾乎成了每部新發布手機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新品上市后的搶購周期短的1個月左右,長的甚至可以達到3個月甚至半年,這樣的模式也讓不少喜歡該機的用戶直呼“心累”。那么,為啥多數國產手機上市初都要經歷漫長的搶購期呢?
解析“耍猴”:互聯網手機品牌為什么老是要搶購?
饑餓營銷
每當提到有關國內互聯網搶購的話題的時候,“饑餓營銷”都無法避開不談。“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饑餓營銷實際上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通過調低產品供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讓產品看起來供不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用戶對產品的好奇程度。這樣就可以讓產品看起來更受歡迎。
不過,經過了多年的饑餓營銷洗禮之后,尤其是在線下品牌OPPO、vivo現貨的沖擊之下,用戶已經不太吃這一套了。互聯網手機廠商“饑餓營銷”的套路如今也逐漸收斂起來了。
上游資源(元器件)緊缺,產能上不去
和饑餓營銷相比,近年來新發布手機之所以缺貨,更多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元器件緊缺這一因素。和蘋果、三星這些巨頭相比,國產手機廠商,尤其是互聯網手機廠商在爭搶資源方面往往處于劣勢。就拿剛剛發布一個月的小米6為例,因為小米6所采用的元器件幾乎都是業界頂級的規格(驍龍835、6GB內存、UFS2.1閃存),所以小米不得不去和同期的三星S8爭搶資源。加之其所采用了3D玻璃/陶瓷工藝較具難度。現階段小米6能夠現貨才是見鬼了。
相反的,OPPO、vivo等主打線下的手機品牌能夠現貨供應正式因為避開了這些雷區:在主打機型上采用中端的驍龍625,不上曲面屏、采用成熟的一體化金屬工藝等等。
利潤問題
除了產能問題之外,產品的利潤也影響著手機的前期出貨。可能很多人會納悶了:剛上市一般都是產品銷售的黃金期,那么前期出貨越多,利潤不是也會越大嗎?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這里我們就拿處理器為例。處理器出貨初期,往往會受到工藝、良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前期采購的成本往往也會更高。其他的元器件也是如此。這里我們仍拿小米6為例,我們假設小米6初期的元器件+組裝成本為2000元,半年之后,由于處理器等原材料價格的降低,其元器件和組裝成本也會大幅下降,利潤自然也就更高了。
除此之外,互聯網手機廠商往往還會考慮到手機前期出貨的質量問題。如果備貨過多,但手機存在硬件缺陷的話,對于公司的影響可能會是致命的。比如說,如果三星Note 7自燃的事件發生在國內手機廠商身上,即使不考慮品牌影響,僅是成本損失就很難消化掉。
黃牛/渠道加價嚴重
和傳統的線下手機品牌相比,互聯網手機品牌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定價。比肩安卓機皇的硬件配置卻只需要一半的價格是多數人選擇小米/榮耀/魅族等的原因。不過,由于黃牛的存在,真正的用戶想要原價買到這些手機也變得更為困難。一般來講,新機首發黃牛價都要比官網價格貴300-500元,這也讓互聯網手機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用戶如果想要原價買到手機,只能自己去搶購了。
總結: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國產手機需要搶購與其所主打的“性價比”是有很大關系的。如果讓你選擇的話,你是希望以更高一些的價格買到現貨,還是現價進行搶購呢?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