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Home其實是個錯誤
從Google I/O大會來看,Google步微軟后塵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不是減少。當年微軟如果不是圍繞著Windows做互聯網,也許就沒有現在的Google。而Google如果仍然持續按照搜索等工具的成功思路來運作AI,那它就很可能像微軟錯失互聯網那樣錯失AI。當年微軟并并非沒有投入資源做互聯網,只是在微軟的眼里,互聯網也應該是以Windows為中心的。
Google Home其實是個錯誤
從Google Home所應背負的戰略使命來看,這產品其實是個錯誤。雖然很多人出于對Google 的迷信還在順風解讀,說智能音箱有兩種流派,其中之一是Google Home所代表的雙麥等等,這些究其本質其實都是在Google做的一定是對的預設下做的想象型發揮。
Google Home顯然是對抗Amazon Echo的一款產品。更合適的打法是推出一款硬件全面超越此前Echo的產品,然后再通過內容、智能上的優勢逐步超越。但Google事實上推出了一款比Echo更差的產品(雖然便宜了50美元),這作為后來者產生的影響其實是致命的。Google Home這款產品的使命顯然在于樹立產業的信心,好讓更多的人跟著Google跑并進行投入。這個時候第一個產品顯然應該是高端、極致。性價比高的產品不是不能做,但更適合留給跟著你跑的生態鏈條來發揮。但Google Home偏偏自己做了個比Echo差的雙麥的產品,這會導致兩個可怕的后果:
第一在參照系如此明顯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會關注究竟那款做的更好,然后就會形成Google Home不如Echo的口碑;第二一旦Echo的銷量遙遙領先,大家對Google整個生態的信心就會消退。Google自己都不能推出徹底PK掉Echo的產品,指望生態鏈條上有那一家做的比亞馬遜還好是很不靠譜的。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負反饋,核心原因是雙麥的方案和陣列有著本質的差別,這就好比一邊用5000塊的攝像頭做圖像識別,一邊用200塊的然后想靠算法搬回來一樣。很多公司如微軟等都做過非常系統的測試,大家都知道雙麥是有自己清晰的性能界限的,不可能達到最終陣列的效果。有意思的是最近李彥宏先生在發言時專門提到了這點,在談及軟硬融合時他說:語音交互中,麥克風技術就是典型的軟硬結合的例子,兩個麥克風陣列與七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想必未來百度不會重蹈Google的覆轍了。但從聲智科技這樣在麥克風陣列技術上比較領先的技術提供商的市場狀態來看,市場對于雙麥與陣列的核心差異認知還是有待深化,Google的選擇確實具有非常大的誤導性。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鉬鐵行業研究報告中的鉬鐵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
戶外電子屏廣告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戶外電子屏廣告行
通信電纜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通信電纜行業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