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的“大錘”在趣店上市以后隨之而來。12月1日,央行聯合銀監會共同下發《關于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內容包括持牌經營,借款年化利率不得超過36%,無場景現金貸必須暫停放款,禁止銀行、信托、保險、基金、P2P向現金貸平臺提供資金。
趣店風波帶來的現金貸監管,對行業產生了地震式的影響。監管出臺一周之內,便有現金貸平臺直接破產,而在趣店之后IPO的互金公司也收到波及。12月21日登陸納斯達克的樂信受國內監管政策的影響,募資規模照原計劃縮水近八成。
而趣店的股價也遭遇滑鐵盧。截至發稿,趣店股價最高達35.45美元,最低為11.33美元;跌幅最高時曾一度暴跌68%,當時股價相較發行價已經腰斬。
5
勢頭最猛的公司:今日頭條
2017年初,坊間傳聞騰訊將以80億美元估值“收編”今日頭條,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以一句“go big or go
home”的回應,表明其不甘“委身”巨頭。但是在內容生態上,今日頭條可能是今年BAT最想狙擊的公司。
今日頭條在今年發展勢頭之猛,可能超出騰訊的想象。根據最新公開消息,今日頭條已是一只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獨角獸,遠遠超出年初騰訊開出的估值。
截至2017年6月,今日頭條月度用戶規模達到1.78億,日活用戶規模7701萬;月度用戶使用總時長位列QuestMobile檢測的所有應用第五名,僅次于微信、QQ、騰訊視頻以及愛奇藝。
洪泰幫文章指出,漂亮的客戶數據背后,是今日頭條不管拓展自身業務、還是財務投資甚或進軍海外市場,其一直秉持的戰略——占據更多用戶的更多時間。圍繞這一戰略,今日頭條從內容分發起步,先后發力短視頻、微博客、問答等產品形態,逐步打造了“內容帝國”。
在短視頻上,今日頭條產品包括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內涵段子和抖音短視頻,幾乎打通短視頻鏈條;社交方面,悟空問答劍指知乎;微頭條直接對標微博。
“出海”是今日頭條2017年又一個關鍵詞。在Google Play 2017最佳應用評選中,今日頭條海外版TopBuzz、TopBuzz
Video分別榮獲巴西年度最受歡迎應用和美國年度最受歡迎應用。今年,今日頭條還收購了全球社交短視頻巨頭musical.ly和flipagram。
張一鳴在今年烏鎮大會的采訪中表示,公司目前沒有任何上市計劃。不過據外媒《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今日頭條正在尋求從部分既有的投資人那里獲得新一輪融資,融資后其估值將高達300億美元,甚至更多。
6
最“幸運”的公司:小米
“從來沒有一家手機廠商在銷量下滑之后還能振作起來,但是小米做到了。”談起今年小米手機的表現,雷軍抑制不住內心的自豪。
去年,小米手機的慘淡業績讓雷軍的心情跌倒谷底,甚至很多鐵桿的米粉們都認為小米可能撐不過去。但是2017年,小米手機實現了黑馬般的完美逆襲:從去年出貨量暴跌36%,到今年盈利超10億美元,雷軍年初定下的1000億人民幣(約15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在今年10月就已完成。
根據Gartner發布的報告,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全球銷量已經重回前五名,趕超了vivo,市場占有率也提升了 3%。
“拯救”小米的是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表現:小米的殺手锏千元機“紅米”系列,截至2016年6月共售出1.1億部;而在印度,據IDC數據顯示,小米三季度出貨量為920萬臺,同比增長近三倍,以23.5%的市場份額與三星并列成為印度市場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好運氣也是會擴散的。除了手機業務,小米其它業務也相繼迎來好勢頭。
2017年,小米圍繞智能手機打造的智能硬件生態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僅2017年上半年,小米IOT平臺有超過6000萬個在網智能硬件設備,同時在線設備超過600萬。
今年11月份,雷軍又宣布,小米IoT平臺聯網設備已經超過了8500萬,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接入設備超越800種,合作伙伴超過400家,設備分布遍布全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臺。
業績重回升勢后,各方對小米加緊IPO寄予厚望。據外媒報道,小米或將于2018年上市,一些投行的方案對其估值甚至超過了1000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這將使得小米IPO成為阿里巴巴之后來自中國的規模最大的上市交易。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當時的估值是1690億美元。
如今雷軍又為小米制定了一個新目標:2018年手機出貨量破1億臺。不知道這個新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7
最“聰明”的公司: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有個“全球最聰明公司之一”的稱號。今年6月份,《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科大訊飛名列第6,是榜單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公司。在這個榜單中,騰訊位列第8位,曠視科技第11位,大疆第25位,阿里巴巴第41位。科大訊飛也在今年成為國家級人工智能四大平臺之一,同BAT齊名。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在創始人與董事長劉慶峰的帶領下,在科技行業還沒有廣泛認識到人工交互重要性時,就早早押注語音智能化,并在技術上遙遙領先。
科大訊飛于2014年啟動“訊飛超腦”計劃,目前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等感知智能持續保持國際領先的基礎上,常識推理、知識發現、機器閱讀理解、圖像識別理解等認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顯著成果。
技術與產品的優勢是科大訊飛最大的底氣。但除此之外,科大訊飛還進行了多起股權并購,投資的公司達57家之多,涉及人工智能、旅游、金融、工程機械、醫療、紙業等多個領域。
上市十年,科大訊飛也是市場上極少數保持收入和利潤年均至少10%以上增長的企業,目前市值840億,市盈率高達224倍。
不過,科大訊飛飆升的估值也曾遭到過公開質疑。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就曾公開表示,科大訊飛從報表看,只是一家小公司,它何以在證券市場上可以賣出800-900億的市值?
同時,這家“最聰明”的公司可能還將面臨來自BAT與諸多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的持續挑戰和競爭。
目前,阿里云、騰訊云、百度DuerOS等平臺都開放了各自的語音識別技術,語音領域的創業公司思必馳、出門問問等也正在積極地投入到開放平臺的競爭中來。科大訊飛似乎陷入“群狼環伺”之中,一場人工智能領域的巨頭之戰一觸即發。
8
最悲催的公司:Uber
曾經的出行獨角獸公司Uber今年遭遇嚴重的“滑鐵盧”:創始人隱退,巨額虧損,丑聞不斷,因涉嫌盜取Waymo數據,Uber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也陷入了停滯局面。
隨著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宣布休假,便有網友調侃道:“Uber從一家‘無人駕駛’的公司變成了‘無人管理’的公司。”在這一片混亂之中,卡蘭尼克又遭遇家庭噩耗:他的父母在湖面游玩時,游艇撞到巖石,母親不幸罹難,父親身患重傷。
Uber今年到底有多慘?有媒體這樣寫道:雖然負面新聞是常事,但是能把這么多不幸的消息集中到一起的公司也沒有幾個。想來想去,能和Uber媲美的,大概只有2016年的百度了。
在紐約時報年度盤點中,Uber也進入了2017最糟糕科技公司榜單。自2010年正式運營以來,Uber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Uber虧損28億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Uber凈虧損擴大至14.6億美元,被稱為“史上虧損最多的創業公司”。
據外媒報道,受到持續負面消息的影響,Uber在私人股票交易市場被投資者看跌,股價跌幅15%,公司的估值也下降至500億美元,較年初跌了近100億美元。而Uber曾經的對手滴滴最近又融資了55億美元,估值也超過了500億美元。
2017年,接踵而至的壞消息已經將Uber推入谷底,明年它會迎來轉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