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智能互聯網電視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智能互聯網電視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智能互聯網電視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智能互聯網電視行...
銅鑼灣大街小巷的店鋪已經貼上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碼,而在去年,香港蘋果 日報還曾經刊登文章稱支付寶是“偽先進”,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寶。
今年的港股的確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螞蟻金服、小米、美團、映客、拼多多等都選擇赴港上市,港交所首次迎來同一天8家公司同時敲鐘上市的盛況。而背后則是香港對“同股不同權”認同的改革激發了很多科技公司選擇赴港上市的風潮。
但香港為何要進行“同股不同權”的變革呢?香港今天的求變,或許與香港與科技互聯網絕緣了20年息息相關,它需要一些新的經濟型公司來為香港帶來一些改變。
但在不久前,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一句話就印證了這種求變的焦慮:“港交所為什么要改革,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了,我們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國了。”
有人說,香港就像手扶電梯,現在走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平。
但到了2018年的香港,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一些變化,至少,銅鑼灣大街小巷的店鋪已經貼上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碼,而在去年,香港蘋果 日報還曾經刊登文章稱支付寶是“偽先進”,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寶。
香港互聯網的機遇、泡沫與錯失
而從互聯網創業氛圍來說,香港的創業氛圍一直廣受詬病。我們知道,國內這些互聯網公司紛紛赴港上市,但香港本土卻是互聯網創業的荒漠,也缺乏自己的互聯網巨頭。
香港市場本身就小,但互聯網講究規模經濟,這直接導致互聯網創業的土壤與氛圍的缺失,香港年輕人對失敗的承受度也很低,之所以如此在于年輕人被香港的高房價綁架。
香港已連續第8年被美國咨詢公司Demographia評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香港的高房價挫傷了香港年輕人創業的積極性。
其實香港的互聯網產業本身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早在90年代,當谷歌還是小公司,Facebook,推特還沒影,國內老牌門戶163,新浪還在艱苦創業之時,當時的香港政府就提出了數碼港鼓勵互聯網產業,意圖將其發展成類似美國硅谷的高科技中心。
到98年的時候,中國內地出現了內容門戶(搜狐+網易+新浪)+BBS論壇社區+IM(騰訊)+游戲(聯眾)的互聯網格局,初步形成了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雛形,但香港有著吸引全世界和國內人才的配套設施與比當時內地更優越的寬帶環境,與非常完善的資金渠道。
與此同時,發源于美國的“。com熱潮”也在席卷香港。大量熱錢進入香港,投向互聯網領域,李澤楷當時還購入了騰訊20%的股份。1999至2000年的香港出現大量互聯網相關企業,部分更成功上市。
2000年互聯網泡沫前,香港互聯網工程師非常吃香,有幾年經驗的甚至可以開到近10萬的月薪。1999年5月,由李澤楷創立的盈科數碼登錄港股市場,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幣。這在當時無疑也是天價市值。
李嘉誠旗下的TOM網曾經做過SP、門戶網站、體育、娛樂、游戲、IM等業務,年收入最高的時候有幾十億量級。這在當時互聯網行業來說,已經是非常高的營收收入了。
但由于部分上市企業由于市盈率被炒得過高,盈利能力未達預期,隨著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香港市場的科網股全線崩盤。盈科數碼的市值從5800億港元跌到200多億港元。
互聯網泡沫破滅后,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不再有信心,無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科技業務轉型,互聯網創業者遭遇冷落。
李澤楷所持有的騰訊股票也在第二年就賣了,現在有網友替李嘉誠心痛,白白錯過4000億,如果不是那么短視的話,憑著騰訊這個平臺,香港和李澤楷將會在國內互聯網擁有最高的話語權,而李澤楷則可以穩居華人首富。
后來到了2013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擬赴港交所上市。然而,阿里巴巴為保證合作人控制權在上市后不被稀釋而采用了雙重股權制度成,這成為其在港股上市的阻礙,因為香港過去一度堅持同股同權。因此同年10月,阿里放棄在香港上市,并于次年赴美上市。阿里后來的市值漲速香港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錯失阿里無疑是港股一大遺憾。
發展到今天,香港從PC端到移動端幾乎就沒有有影響力的互聯網產品,而在香港也幾乎沒有叫得出名字互聯網與IT新型技術類公司與產品,整個香港市場已經被Google、Facebook、微軟、雅虎、蘋果們集體攻陷。
香港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是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本土研發的產品有openrice、高登、各大銀行網站、新聞網站等。由于市場的畸形,香港的App生產都在外包化,如Green Tomato、Cherrypicks、MTel、InnoPage、AppTask等等App外包公司每年做出的App大多沒多少特色與創新,也無人問津。
香港曾經也有一些不錯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如Stepcase、TalkBox、 Primitus等。而香港的高登論壇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團購、O2O等概念,只是香港本地市場太小,IT業經歷了2000年泡沫洗禮,資本市場活躍的香港卻對這些公司無人問津,香港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融資成功率也變得相當低。
這本質上也是源于香港傳統經濟的強大對互聯網相對有一種排斥作用,香港的商業基礎早早就發展的非常成熟了,貿易物流業、金融工商業、旅游業、房地產業等是整個香港社會經濟的支柱產業。
整個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導向也是以這些行業發展的社會精英為標桿,資本會將錢撒向房地產金融等香港的主流行業。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名詞解釋:BHIBHI為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的簡稱。是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的一個建材家...
指數基金的三大優勢指數基金,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以獲取與指數大致相同收益率為投資目標的被動型基金...
美國網站 The Information 在上周透露一則信息,那就是華為也要追上中國廠商推動 AI 芯片自制的潮流,推動全名為...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浪潮迭起,人工智能掀開互聯網時代的新篇章,在科技和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法制網報道,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今天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啟動打擊網絡侵...
到2023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45000億元。在醫療政策改革的推動下,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正步入規范的快車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