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要融合進銀行的日常業務中,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
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要融合進銀行的日常業務中,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2016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綠色金融定義為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鄭州銀行成功發行20億元綠色金融債
鄭州銀行成功發行2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該期債券期限3年,發行利率3.70%。此次發行全場認購踴躍,認購倍數達1.35倍。經中誠信評定,該期債券的主體及債項評級均為AAA級。
至此,鄭州銀行存量綠色金融債規模達50億元,是河南省綠色金融債存量規模最高的城商行。
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要求的節能、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清潔能源以及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將進一步充實綠色項目資金來源,有助于鄭州銀行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鄭州銀行將以此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為契機,繼續加強綠色金融業務布局,努力為助力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綠色金融與傳統金融有什么區別
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更強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利益,它將對環境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為計量其活動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自身活動引導各經濟主體注重自然生態平衡。它講求金融活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與傳統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有共同點,即它的實施需要由政府政策做推動。傳統金融業在現行政策和"經濟人"思想引導下,或者以經濟效益為目標,或者以完成政策任務為職責,后者就是政策推動型金融。環境資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規定,金融機構不可能主動考慮貸款方的生產或服務是否具有生態效率。
綠色金融發展模式
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包括:一是構建綠色金融發展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規范發展模式,支持綠色產業。三是推動機制創新,引導民間投資。四是建立風險防范體系,加強綠色金融監管。
綠色金融市場規模有多大?
央行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對2018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并重點介紹了綠色金融標準研制工作進展、《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編制、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實施及綠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工作進展等內容。
《報告》表示,當前,中國綠色金融進入縱深發展的新階段,將深入研究綠色金融基礎理論,將環境因素嵌入傳統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分析框架,研究和明確綠色金融的理論原理、定價機制、影響因素、環境社會效益及其對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制等內容;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保障綠色金融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研究儲備更多綠色金融政策工具,例如,適當降低對綠色資產的風險權重,對綠色信貸等業務給予較低的經濟資本占用,完善綠色債券監管政策工具箱等;繼續鼓勵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例如,鼓勵市場主體開展環境風險壓力測試,針對不同客戶的環境風險進行差異化定價,探索發行真正意義的綠色市政債券,開展環境權益抵質押交易,開發綠色債券保險或設立專業化的綠色融資擔保機構等;廣泛深入參與全球綠色金融治理,推動中國綠色金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從國內來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服務創新不斷涌現。2018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6000億元,位居全球前列。
2020年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及現狀分析
綠色指數能夠反映出綠色金融市場整體以及各個局部的發展態勢。提高國際國際可比性,有助于明確綠色金融的發展目標。為政府和監管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指數的建立也為更豐富的產品開發提供了基礎。近兩年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未來。隨著我國ESG信息披露體系與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包括ESG指數在內的綜合績效類綠色指數也將迎來蓬勃的發展。
除了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其他地方。如北京、江蘇。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也出臺了本地的綠色金融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此外,目前還有很多省市在申請第二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未來這些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也將進一步深化。
“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是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綜合需求端與供給端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融資缺口巨大。而我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快速發展與不斷創新,為我國金融機構參與“一帶一路”沿線綠色投資。彌補“一帶一路”綠色資金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未來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綠色金融發展潛力較大。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是綠色金融的重點關注領域。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標準不統一、社會資本投入動力不足、海外投資風險較大等障礙。未來我國“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的發展還需在這些方面有創新性的發展。
據央行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為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占同期企業和其他單位貸款增量的14.2%。2018年,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合計224.2億元。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綠色金融標準、統計制度、信息披露、評估認證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因此,未來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IMF預計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達到5.6%,比今年1月份的預測低0.4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速將下降約0.1個百分點。全球合作對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經濟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爆發更持久且波及范圍更大的情況下。IMF隨時準備提供幫助,包括通過控災減災信托向最貧窮和最脆弱的成員國提供債務減免。
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應遵循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三項原則,通過標準體系建設,規范綠色金融發展,助力實體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未來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如何呢?更多詳細分析,請關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20-2025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綠色金融各項標準的不斷出臺與落地,將有效促進和規范我國綠色金融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標準的逐步統一。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七部委出臺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建材機械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投資價值評估建材機械產業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業(如鋁錠、金屬材料、專用泥土等)、...
家居建材市場供需情況如何?隨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了2018年12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B...
2020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及規模預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中...
2020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8月28日,國家層面的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動指南,在千呼萬喚中正3...
五糧液市值沖破萬億隨著白酒三季報行情開啟,板塊連日大漲,五糧液股價不斷創新高。11月5日早盤,五糧液漲超2%,市值...
診斷試劑行業在國內為新興行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相對落后。目前國內診斷試劑行業生產企業約300-400家,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