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大豆第一進口國,從美國進口的9000多萬噸大豆,也只占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分之一左右。除了美國外,中國的大豆主要進口國,還有巴西等南美國家。而近幾年,中國糧食年進口量基本保持在1億噸左右的水平,而其中進口大豆的數量往往要達到8000至9000萬噸,占總糧8
中國是世界上大豆第一進口國,從美國進口的9000多萬噸大豆,也只占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分之一左右。除了美國外,中國的大豆主要進口國,還有巴西等南美國家。而近幾年,中國糧食年進口量基本保持在1億噸左右的水平,而其中進口大豆的數量往往要達到8000至9000萬噸,占總糧食進口量的80%以上。
中美經貿摩擦讓大豆成為全球矚目和熱議的焦點。2018年7月6日,美國宣布從即日起對自中國進口34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25%關稅的懲罰措施。同日,作為反擊,中國也對同等規模美國商品加征了25%的進口關稅;征稅產品的范圍包括汽車等工業品和517項農產品,這517項農產品2017年自美進口總額約為210億美元,占 中國當年自美農產品進口總額的87%,主要包括大豆、谷物、棉花、豬肉、牛肉、禽肉、水產品、乳制品、水果、堅果、威士忌酒和煙草。
加征關稅前,中國大豆進口關稅僅為3%;加征25%關稅后,美豆進口的稅后價每噸上漲了700-900元,市場對此迅速做出反應,美豆對華出口出現斷崖式下降,價格大幅下跌,美國國內豆農和出口商的擔心和焦慮上升。中國以大豆作為對美反制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品,我國人多地少,在這類產品上確實不具有優勢。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1.2億畝,產量1528萬噸,進口量則達到9552.6萬噸。如果按照國內大豆單產每畝123.5千克來計算,進口的9552.6萬噸大豆相當于7.7億畝耕地播種面積的產出。2017年我國共有耕地面積20.23億畝,如果大豆全部由國內自給,那么就要用44%的耕地面積來種大豆,小麥和水稻等口糧的絕對安全也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受制于土地、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農產品生產成本與美國等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差距也在不斷拉大。2017年美國大豆生產成本為每噸2246.3元,中國則為4776.1元,比美國高2529.8元,其中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高2497.6元,占高出部分的99%。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不斷攀升,因而飼料蛋白需求也不斷上漲。而進口這么多大豆除了榨油外,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作為畜禽水產業的蛋白飼料。我國作為養殖業大國和飼料消費大國,國內有需求而生產成本又相對較高,通過進口滿足需求,不僅是我國農業發展現實的必然,也是理性選擇的必然。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農產品第二大貿易國和第一大進口國。農業依據比較優勢出口果蔬、水產品等優勢產品,進口大豆等大宗農產品。依據比較優勢參與國際貿易不僅有效滿足了國內農產品需求,也促進了農業的增值增效。
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升級和城市規劃的調整,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已難以適應時下消費需求,以及零售業快速進步導致的交易量分流,轉型升級成為必然選擇。而農產品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
2019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了3975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1.5倍。農村地區收投快遞超過150億件,占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的20%以上。2019年1-12月我國農產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22401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3406家虧損面15.2%,2019年1-12月農產品行業虧損總額249.9億元,同比下降3.2%。2019年1-12月我國農產品行業營業收入達4.68萬億元,累計增長4%,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1887.6億元,累計增長3.9%。2019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2300.7億美元,同比增5.7%。其中,出口791.0億美元,減1.7%;進口1509.7億美元,增10.0%;貿易逆差718.7億美元,增26.5%。
2019年,中國政府將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和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讓城鄉市場更旺起來。將進一步完善農村商貿流通基礎設施,推動傳統零售網點升級改造,拓展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功能,優化農村商品和服務供給,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品質;鼓勵發展連鎖化經營和共同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同時,將加快補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短板,提高農產品標準化水平,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解決“最先一公里”的難點問題,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物流渠道。
農產品流通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穩定的雙向供應鏈,要看重消費品的下行尤其是農產品的上行。這就需要既通過農業技術的提升來減少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浪費,也要注重培育農村優秀勞動力,并推動以農業為基礎的相關產業的發展。以供應鏈理念塑造農產品流通新格局首先要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流通條件。其次,要創新供應鏈模式,促進產銷對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再次,要建設供應鏈信息平臺,暢通農產品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此外,還要夯實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支撐。
《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將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國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規劃形成“八大骨干市場集群和100個左右全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將重點建設一批全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區域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著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執行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免征政策,采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免收車輛通行費。“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農產品流通領域應用,發展“互聯網+農產品流通”,建設互聯互通的全國農產品流通信息服務體系。到2020年,中國將初步建立形成全國與區域網絡、實體與虛擬網絡、批發網絡與零售網絡相結合的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這將大大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并促進農業發展。這對農產品流通行業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農產品交易市場成交額也會逐漸上升。到2025年中國農產品交易市場成交額將達15.02萬億元。
欲了解關于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具體詳情,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2020-2025年農產品物流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農產品物流是物流業的一個分支,指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流動。就是以農業產出物為對象,通過農產品產后加工、包裝、儲存、運輸...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京東雙11期間,廣東購買力位居全國第1位,成交額同比增長18.75%,從銷量來看,廣東熱銷產品...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品牌小鵬汽車與聚劃算百億補貼再次達成戰略合作,上線聚劃算百億補貼·萬臺補貼活動。數據3...
據悉,天貓雙十一啟動后,餓了么夜間零售訂單同比增長了100%。其中,鮮花、生鮮、醫藥等品類漲幅最大,同比增幅均超1...
11月11日,樂扣樂扣、蘇泊爾、南極人、膳魔師、泰福高、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宜家、名創優品、華潤萬家、NOME等11款號...
31省區市新增確診17例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1...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因應對COVID-19疫情而導致大部分電力行業放緩,但是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有所增長,并將占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