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物(anti-tumor drug)為治療腫瘤疾病的一類藥物。簡單說來有化療藥物、生物制劑。近年來,分子腫瘤學、分子藥理學的發展使腫瘤本質正在逐步闡明;大規模快速篩選、組合化學、基因工程等先進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加速了藥物開發進程;抗腫瘤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已進入
抗腫瘤藥物(anti-tumor drug)為治療腫瘤疾病的一類藥物。簡單說來有化療藥物、生物制劑。近年來,分子腫瘤學、分子藥理學的發展使腫瘤本質正在逐步闡明;大規模快速篩選、組合化學、基因工程等先進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加速了藥物開發進程;抗腫瘤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調研 2021抗腫瘤藥物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分析報告
抗腫瘤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臨床上常見的抗腫瘤藥物有八十余種,大致的可以分為六類,分別是細胞毒類藥物,激素類藥物,生物反應調節劑,單克隆抗體藥物,其他類藥物,還有輔助藥。
2015年1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國衛疾控發〔2015〕6號印發《腫瘤登記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組織機構和職責、腫瘤登記內容和工作流程、質量控制與考核評價、保障措施、附則6章20條,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腫瘤登記是經常性地收集人群癌癥數據的系統工作,收集的信息包括癌癥患者個人信息、診斷信息、治療和隨訪信息。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共同參與”的工作原則,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腫瘤登記工作的組織和監督管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組織落實,做好腫瘤登記工作。
我國腫瘤患病人數居全球之首,腫瘤是全球至今尚未攻克的疾病,我國更是腫瘤負擔最重的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走高。根據2017年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到85歲,一個人患癌風險36%;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
近日,為規范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提高腫瘤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健康權益,國家衛健委連續印發《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及《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兩份重要文件,加強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在全球,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加大以及吸煙、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各種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老齡化的加速,環境污染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造成癌癥發病率與死亡率上升。 同時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得腫瘤就診人數不斷提高,高價抗腫瘤藥物的使用頻率也在不斷提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實況,腫瘤即癌癥是世界第二大死因(心血管疾病為第一大死因),2015年因罹患癌癥而死亡的案例高達880萬,就全球范圍而言,近六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癌癥造成的。
現代腫瘤治療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的取得突破和創新。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究從1990年便開始了,最早的此類藥物在1997年就通過了美國FDA的批準上市。免疫療法提出時間很早,以輔助性治療為主,20世紀90年代末此類療法藥物的研發成為熱點。傳統化療藥物可分為烷化劑類、抗代謝類、抗癌抗生素類、植物類、激素類及鉑類藥物。它們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于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及復制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這類藥物缺點明顯,在國際抗腫瘤用藥市場上所占比例不斷的減少,形成了以單抗和抑制劑類為主導的格局。而我國則仍以傳統化藥為主。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13日,已有4個抗腫瘤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在申報一致性評價的193個受理號(不包括已經通過或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受理號)中,屬于抗腫瘤藥的受理號有28個(涉及15個產品),15個抗腫瘤藥中有12個在2017年全國銷售額超過10億元。隨著國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不斷推進,其價格倒逼效應逐漸顯現,未來或許有大批進口抗癌藥加入到主動降價的行列中。
隨著生命機體逐漸衰老,細胞修復機制開始衰退,而特定癌癥危險因素也積累到了較高的程度,會導致癌癥發病率顯著升高。同時中國城鎮化進程正在深化,城鎮化過程難免引發環境污染,城市生活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使人們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 這些負面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引發癌癥。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城市人口惡性腫瘤患者患病率明顯高于農村人口。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我國癌癥患者不斷增加。2010年,我國約有268.5萬癌癥患者,而每年新增癌癥患者總數約為212.7萬人。到2020年,預計我國癌癥患者人數的復合增長率可達到24.35%。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的不斷攀升將為我國抗腫瘤藥物生產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近幾年,癌癥的免疫療法研究成為癌癥研究領域的熱點,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也獲得了制藥企業的關注,全球著名的跨國制藥企業如阿斯利康、輝瑞、葛蘭素史克等紛紛涉足癌癥免疫療法,與生物技術合作是主要的途徑。免疫療法是指從患者自體外周血中分離出單個核細胞經過體外激活、修飾、擴增后回輸到患者體內,調節和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或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生物免疫治療主要是利用DC和CIK這兩種細胞共同作用對付癌癥細胞。
免疫系統不僅負責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從肌體內清除改變了的宿主成分,機體存在著抗腫瘤免疫機制。當免疫監視功能由于免疫系統自身或腫瘤細胞原因被削弱時,便為腫瘤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于未來企業的競爭趨勢,未來全球抗腫瘤藥物行業市場競爭會加劇,但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隨著腫瘤疾病越來越成為威脅全球健康的一大殺手,各主要的制藥企業均看好腫瘤藥物市場前景,在腫瘤藥物研發投入上也毫不吝惜,從腫瘤藥物研發投入占到新藥研發40%-50%的比例即可看出。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市場爭奪中,必將帶來市場競爭的加劇,但是,按照目前各主要行業巨頭的投入和后備產品儲備等情況來看,短期內,羅氏、諾華、賽諾菲、輝瑞等行業巨頭的壟斷地位不會受到大的動搖。
抗腫瘤藥物行業研究咨詢報告對我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抗腫瘤藥物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
未來抗腫瘤藥物行業將如何發展?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抗腫瘤藥物行業具體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報告》。
2020-2025年中國抗癌藥物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2020-2025年中國抗癌藥物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依托公司多年來對抗癌藥物產品的研究,結合抗癌藥物產品歷年供需關系變化規律,對抗癌藥物產品內的企業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2...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上海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1月21日晚間,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發布《關于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嚴3...
近年來,生活垃圾已經構成嚴重的環境問題,部分歸因于從當地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這些廢水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環...
1月22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2月進口煤炭39,296,863.76噸,環比大增225.60%,同比飆升1258.76%。其2...
保險本意是穩妥可靠;后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
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是世界綠色金融的共同語言,推進綠色金融標準建設,對于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防范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1月22日,生豬期貨LH2111合約跌幅擴大至15.99%,觸及跌停,報24935元/噸。生豬期貨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