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發展初期的3D打印產業鏈主要包括最初的原材料處理、設備制造到最后的打印應用與服務。2017-2019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體增速,以至于我國3D打印產業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斷增加。跟據相關數據,20193
3D打印被視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發展前景廣闊。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的需求,3D打印將與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一起,提高制造業生產線的柔性化程度,以更低成本生產定制產品,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由大規模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 此外,3D打印教育深入推廣將會推動創客運動的興起,家庭打印機、小型3D打印店更加普及,人們將能夠制造自己設計的產品。未來,隨著3D打印機、材料和后處理技術的發展,3D打印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
2019年美國產業規模占全球比重40.4%,德國僅次于美國,中國位居第三。作為3D打印起步較晚的中國,近幾年,抓緊自主創新和研發,雖然和國外的技術還有一定差距,但也一步步朝著精細化和專業發展。當然,國內巨大的市場潛能,也吸引了不少國外3D打印行業巨頭的目光和投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3D打印產業的發展。
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達119.56億美元,增長率為29.9%,同比增長增加4.5%。全球3D打印產業已基本形成了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主導,亞洲國家和地區后起追趕的發展態勢。美國率先將3D打印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高度,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歐盟及成員國注重發展金屬3D打印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走在世界前列。俄羅斯憑借在激光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發展激光3D打印技術研究和應用。日本全力振興3D打印產業,借助3D打印技術重塑制造業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發展初期的3D打印產業鏈主要包括最初的原材料處理、設備制造到最后的打印應用與服務。目前,國內從事增材制造材料生產的代表企業有銀禧科技(塑料)、瑞熙鈦業(鈦及鈦合金)、鉑力特(金屬)、飛而康(金屬)、華曙高科(尼龍和金屬)、聯泰科技(樹脂)、極光爾沃(PLA)、閃鑄科技(ABS和PLA)、金石三維(光敏樹脂和ABS)、盈普(高分子粉體)、中瑞科技(樹脂、金屬、尼龍、陶瓷、覆膜砂等)、迅實科技(光敏樹脂和光固化蠟)、長朗科技(熱塑性塑料)等。
雖然中國的3D打印產業有國家政策支持而發展較快,但實際上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國內3D打印應用仍主要停留在科研階段,并未實現在工業及個人消費領域大規模推廣。中國3D打印市場的發展布局也呈現地域不平衡的趨勢。自2000年中國開始涉足3D打印領域,歷經十余年產業的積累,中國3D打印產業如今逐漸形成了以沿海城市為首的華東3D打印產業發展中心,以京津為代表的華北3D打印產業發展中心和以廣東為代表的華南3D打印產業發展中心,以及華中、西南、東北、西北等零散發展區域。其中,華東、華北兩大發展中心占據國內60%的市場份額,而以京津為代表的華北發展中心近年呈現領跑趨勢,未來或將主導中國3D打印市場。近年來,我國3D打印市場應用程度不斷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核工業、模具等領域均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2017-2019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體增速,以至于我國3D打印產業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斷增加。跟據相關數據,2019年,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約為157.5億元,較2018年增加31.1%。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1-2025年中國3D打印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全球3D打印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3D打印發展狀況
一、全球3D打印發展現狀
3D打印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噴墨打印機的發明。20世紀80年代以后,3D打印行業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各種3D打印技術也在多個行業應用并發展。目前已覆蓋了制造、醫療、教育、航空航天、軍事等多個領域。2019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達119.56億美元,增長率為29.9%,同比增長增加4.5%。
2019年美國產業規模占全球比重40.4%,德國僅次于美國,中國位居第三。作為3D打印起步較晚的中國,近幾年,抓緊自主創新和研發,雖然和國外的技術還有一定差距,但也一步步朝著精細化和專業發展。當然,國內巨大的市場潛能,也吸引了不少國外3D打印行業巨頭的目光和投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3D打印產業的發展。
圖表:2017-2019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達119.56億美元,增長率為29.9%,同比增長增加4.5%。
三、全球3D打印競爭結構
全球3D打印產業已基本形成了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主導,亞洲國家和地區后起追趕的發展態勢。美國率先將3D打印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高度,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歐盟及成員國注重發展金屬3D打印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走在世界前列。俄羅斯憑借在激光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發展激光3D打印技術研究和應用。日本全力振興3D打印產業,借助3D打印技術重塑制造業國際競爭力。
圖表:全球3D打印產業區域分布情況(單位:%)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四、全球3D打印發展瓶頸
3D打印無需開模、一體成型、生產周期短,特別適用于生產及快速交付結構復雜產品、小批量產品,因此被廣泛用于原型制作、定制生產以及復雜零部件制造等領域。不過,3D打印也存在明顯短板:3D打印機售價高、產品制作時間長,不具備規模經濟性,大批量產品的生產成本明顯高于傳統加工方式;打印材料價格較高,種類非常有限,材料強度、加工精度等方面與傳統精密加工方式仍存差距。總體來看,3D打印與傳統制造工藝各有千秋,二者不是替代關系,未來應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
3D打印被視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發展前景廣闊。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的需求,3D打印將與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一起,提高制造業生產線的柔性化程度,以更低成本生產定制產品,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由大規模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同時,憑借節約倉儲和物流成本、快速響應本地市場的優勢,3D打印將推動制造業向本地制造模式發展。
此外,3D打印教育深入推廣將會推動創客運動的興起,家庭打印機、小型3D打印店更加普及,人們將能夠制造自己設計的產品。未來,隨著3D打印機、材料和后處理技術的發展,3D打印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
3D打印行業研究報告對于云服務產品生產企業、經銷商、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擬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未來3D打印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點擊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3D打印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1-2025年中國3D打印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宅家”消費成為了普遍現象,家裝企業謀求“自救”,而線上服務模式被廣泛關注,線上訂單、無...
據旅行社反映,春節酒店預訂還是以溫泉酒店為主流,車程在2.5小時以內的周邊溫泉酒店都會比較熱門,初二到初五的房價6...
污泥是指水體和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沉淀物質,處理方式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污染程度...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汽車制造、3C電子等高端應用領域的需求,主要還是依賴“四大家族”等海外公司的產品,而在化工、...
2月10日,大眾汽車表示,預計2021年上半年芯片供應仍將緊張,將盡一切努力彌補下半年的生產缺口。路透社報道稱,汽車1...
近年來,我國視頻會議系統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市場規模約為50億人民幣,每年以20%左右的增速成長。目前,視頻會議應用...